日前,教育部就刚刚研制出的《通用规范汉字表》(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该表不仅恢复了51个异体字,还拟对44个汉字“动刀整形”,调整其写法。按照这份《通用规范汉字表》,“琴”“亲”“魅”等44个汉字在专家倡导下进行了写法调整。如:“亲”“杂”“杀”等字底下的“竖钩”改为“竖”,最后一笔由“点”改成“捺”。
先来看看,一份网友怎么看“44个汉字写法可能调整”的调查统计:87.14%网友表示反对,认为此举纯为“穷折腾人”;仅有2.69%的网友赞同;另外有7.29%的网友“希望有关方面仔细斟酌”,另有2.88%的认为无所谓,“反正现在都改用电脑了”。显然,绝大多数的人都不赞成对现有的44个简体字动刀,原因概括起来就是三个字:没必要。
其一,对汉字整形,科学性如何?例如将“亲”“杂”“杀”等字底下的“竖钩”改为“竖”,最后一笔由“点”改成“捺”。那么,为何“小”“铩”等又为何不改?如此“整形”后反而不规律、不统一,给应用教习徒添麻烦。恐怕不管是支持繁体字还是习惯简化字的同胞们都不习惯自己无缘无故又多写了几十个错别字吧?
其二,汉字本太平,无故添麻烦。现在是信息时代,要修改,涉及的面太广,引起文字混乱。别的不说,一旦写法调整,好好的一本字典,让它突然写上几十个错别字,类似的书本、标牌、数据库、电脑输入法等的修改都需要投入太多人力、物力和资金,有这个必要吗?
最后,谁的汉字,谁来改动?笔者注意到,这44个汉字是在专家倡导下进行写法调整的,却不知这些专家究竟是哪方面的专家,可有广泛的民意基础?我国汉字发展到现在已几千年,属于整个中华民族的宝贵的文明财富。现在让几个所谓的“专家”来对这个财富动手动脚,试问历代祖先可同意?活着的全体中国人民可否支持?即便是依法进行的,也必须有广泛的民意支持吧?因而,在还大家还没有觉得汉字“丑”之前就不要轻易给它“整形”。
一言概之,文字是文明的重要标志,可不断补充、完善,但对成型的、广泛使用的文字还是不要轻易改动的好,任其自然发展,该改动的时候自然会变化,这就像一个人的容貌,整形整得再美,不管是自己还是别人,心里总有那么一个结,自然美才是真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