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海口8月24日电(记者邓伽)“真想在这儿置一处宅子,每天享受着这里没有污染的大自然。”徜徉在海南省定安县龙湖镇高林村用青石砖铺就的巷子里,闻着四处散发的清香,来自海口的游客林宇不禁发出一声感叹。
走进海南的文明生态村,最突出的印象是那无边无尽的绿色,密密匝匝、高低错落、四季常青。一排排干净整洁的农家小院掩映在绿荫里,还有村中心那巨大的榕树,以及在树下休闲的老人和小孩,仿佛一座宁静安详的大花园。如今,经过8年的积极创建,海南省已有9174个像高林村这样的“文明生态村”,占全省自然村总数的四成。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齐头并进,也让这里的乡村更美、农民更富、八方游客更陶醉。
“这里的生态环境是城里人梦寐以求的。”海口市琼山区大坡镇田心村村长陈垂献对记者说,许多游客来到村里住下就不想走了。原来,田心村还是当地远近闻名的“鹭鸟天堂”,每年4至10月,有上万只鹭鸟栖息于环村的绿树上。为了保护这里的生态,村民们自发地在300多米的观鸟道旁竖起了数个宣传警示牌。在海南文明生态村的创建过程中,农民群众用自己的双手美化了环境,而优美的环境又开始美化农民的心灵。
从2000年开始,海南省围绕着加快农村发展,积极推动以“优化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培育生态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作为县委书记、镇委书记和村党支部书记的“一把手”工程,海南将乡村道路、改水改厕、民房改造、沼气池建设、扶贫等各项涉农资金捆绑用于文明生态村建设,逐步发展出一条“因地制宜、生态先行、特色致富、文化育人”的文明发展之路。
海南省文明办主任陈修演说,因地制宜就是不搞“一刀切”,坚持“有标准但不搞达标,有要求但不强求,动员群众但不摊派群众”;生态先行就是“路修到哪里,树就种到哪里”,通过解决农村的硬件环境改善村容村貌;特色致富就是依靠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推动农民致富,并与发展生态循环经济相结合;文化育人即“文明生态村建到哪里,文化体育场馆就修到哪里”,同时依据各地特色,发展出一批“古色文化村”、“绿色文化村”和“红色文化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