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长沙纪委统计,今年以来全市因公出国出境人数比去年同期下降了近七成,退回的违规津补贴达205.9万元,收缴超标超编车125台、报废和清退147台,有34个单位招待费、差旅费、交通费等“四费”按制度规范后,支出比去年同期大幅下降。
绩效考核打破“庸”官难评旧习
前不久,长沙市召集全市所有副处以上领导干部公开了2008年度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绩效考核结果。11名领导干部被评为“基本称职”,其中仅一人因安全事故受到党内警告处分带有“硬伤”。这11人全被诫勉谈话,绩效奖金扣除,一年之内不得提拔使用,其中两人被免职。
某局一位副局长2008年个人绩效考核得分,在长沙市“社会发展”类别市直单位129名领导干部中排最后。市委绩效办复核发现,不少具体事迹表明他“领导能力弱、协调能力差、工作推不动”,尽管上一年度已被评为“基本称职”并被市委组织部诫勉谈话,但“其个性、能力、水平和履职情况仍然与岗位要求有很大差距”。这名副局长被评定“基本称职”并免职。
“优秀”、“称职”、“基本称职”和“不称职”,是组织部门对干部年度履职情况的四种描述。长沙市有近900名在岗处级干部,如果评定为“不称职”,都是因为违法犯罪受到法律制裁。碌碌无为的官员尽管客观存在,但往往只有受到党纪政纪处分这样的“硬伤”,才可能被评为“基本称职”。2005年度,长沙市只有两名干部被评“基本称职”,其中一人受过行政警告,2006年度则为零。
记者从长沙市委组织部采访了解到,过去很难评出没有“硬伤”的“基本称职”干部,主要原因是缺乏一套比较科学、可具体操作的绩效考核制度。
2007年始,长沙市在市委组织部设立了市绩效考核办公室,以工作目标、自身建设、公众评估三部分构成,对区县、市直单位的领导班子和班子成员开展绩效考评。2008年度全市835名副处以上在岗领导干部,全部被评出个人绩效考核得分,并分出一二三四等,分别对应“优秀”、“称职”、“基本称职”和“不称职”。其得分一部分与班子绩效考核得分挂钩,另一部分则由机关多方测评汇聚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