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8月27日电题:认同·信任·期盼——百姓的中国心
记者于长洪、何丰伦、张丽娜、王志
再掀开34张日历,就将迎来新中国诞生60周年。
新浪、搜狐等网站开设的“寻找‘建国’们的故事”“60年60句难忘话语评选”等国庆专题专栏,吸引数以千万计的网民参与,仅新华网“祝福中国”互动专栏“为祖国祝福”“为祖国干杯”“为祖国叫好”三个选项,截至26日18时网民投票人数分别为694069人、738298人、720142人;北京、上海等城市的量贩式KTV里,《祝福祖国》《今天是你的生日》已成为点唱的热门歌曲;深圳、杭州等地的一些青年忙着相约预订“十一”期间来北京的机票,要好好感受一下国庆的氛围……记者在多个省份采访,发现人们关于国家的话题明显增多,时时听到百姓发自肺腑的“闪光语言”。
“复杂多变的当代,更要热爱自己的国家,虽然少了老一辈的浴血奋战和豪言壮语,但这种爱更加自然和自信。”哈尔滨铁路局路风办主任施新峰的话,道出了人们心中深深的祖国之情。
公民的国家认同感进入最好历史时期:“人人有机会,都是梦想家,作为中国人我倍感自豪”
这曾是令人尴尬的“生活小事”: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对方厨师提出要白酱油,当时国内没有。商业部紧急通知广州副食集团连夜攻关,48小时拿出成品,保证了美方的使用。
而今,仅广州产的调味品就有200多种,中国人生活在空前多样的“有滋有味”中。而将生活的镜头拉开、摇远,从记忆深处的永久牌自行车、英雄金笔,到现在的时尚手机和各式家电,物质形态的变化从侧面勾勒出共和国历史的演进,显现出中国人生活水平步步登高的“路线图”。
“扛过枪”的呼和浩特市退休工人李殿生今年72岁,讲起生活的满足总不忘他的“大件对比法”: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近半年的工资才能买一辆自行车,现在一个月的退休金就能买不错的彩电或者冰箱,“新中国成立前饭吃不饱、衣穿不暖,做个中国人有什么颜面?好日子是爱国主义最生动的教材,现在人们的日子是越过越好了,在和平盛世安度晚年我很知足。”
点击图片进入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