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政 | 财经 | 改革开放三十年 | 综合 | 长三角 | 港澳台 | 评论 | 人事 | 深度 | 图片 | 人物 | 看中国 | 探索 | 网记 | ||
|
|||||||||||
评价体系对于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偏重结果的评价体系,使部分大学生把社会实践的相当精力,放在找实践地领导机关签意见、盖章和找媒体见报等苦恼的“出成果”上。苏州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尤小立指出,主要是指导思想上太功利,设定了过多的指标。指标化容易让学生产生“任务感”。而“任务感”太强,则容易让社会实践活动本身变成另一门“课程”,从而失去了应有的价值。 知名教育专家、南京大学博导朱庆葆教授认为,高校应把社会实践活动纳入人才培养的总体规划和教学计划中。社会实践活动评价体系,要着眼于激发学生对各种形式社会实践活动的兴趣,引导学生按自己所学专业和未来发展选择实践主题,推进社会实践活动扎扎实实开展,防止功利化和走过场。(记者朱金龙通讯员蔡晓臻) 来源:
文汇报
作者:
编辑:
陈新科
|
|
相关稿件 |
404 Not Found |
最热新闻 |
|
推荐专题 |
|
404 Not Fou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