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电子系本科生刘培今年选择前往海军潜艇作战部队,成为清华近年来第一个前往潜艇部队从事基层指挥工作的毕业生。他是清华六名应征入伍者中的一员,也是全国十二万余高校应届毕业生入伍大军中的一分子。
当二00五年刚开始在校大学生应征入伍工作时,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学生高明告别校园进军营制造的轰动效应,今已难寻。与高明两年后重返校园不同的是,刘培等人将长期扎根军营,在部队建功立业。
国防大学教授公方彬说,本次十二万名大学生入伍“是历史的重复,更是时代使然”。他撰文回忆起解放军历史上有过三次知识分子或学生大规模入伍,带来的都是军队人才队伍建设上的大发展。
第一次出现在延安时期。大批知识分子投奔延安,带来延安文化建设的一次跃升。据统计,从一九三七年到一九四二年底,有十万多人冒着生命危险冲破重重障碍投奔延安,出现“天下英雄豪杰云集延安”之势。
第二次是新中国成立后不久。为了适应军队建设的需要和改善部队官兵的文化构成,国家动员数万名大学生进军队,不仅提高了部队的整体文化素质,同时也保证了一些技术军兵种顺利组建成军。
第三次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为了更好地完成建设机械化军队对军官素质的需要,从一九八三年起,连续三年从地方大学批量招收毕业生,补充到基层军事指挥岗位上去。当时人们习惯称之为“学生官”。
公方彬表示,与前三次大量吸收知识青年入伍相比,本次招收大学生入伍,与其说是军队建设的特殊举措,不如说是国家与军队建设发展到一个特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据了解,除少量急需专业应届大学毕业生作为干部特招入伍以外,今年是中国军队首次大规模从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中直招士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