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改革开放三十年 | 综合 | 长三角 | 港澳台 | 评论 | 人事 | 深度 | 图片 | 人物 | 看中国 | 探索 | 网记订阅本频道的头条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国内新闻 正文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江苏省沿海开发总体规划
第十一节 海洋特色产业发展与布局

  31.大力发展海洋渔业,加快发展海洋食品加工、海洋医药和滨海旅游等新兴产业,全面提高海洋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加快发展高效、外向、生态型现代海洋渔业。着力发展海水养殖业,不断提高海水养殖产量在海洋渔业总量中的份额。重点发展鱼、虾、蟹、贝、藻类及海珍品养殖,建设一批高效外向特色海产品生产基地;加快苗种基地建设,形成有特色的苗种产业;调整海洋捕捞业,提高渔船装备水平,发展远洋渔业。到2010年,海洋捕捞与海水养殖产量之比由目前的1:1调整为2:3。

  注重提高水产品加工和海洋医药发展水平。大力发展海洋水产品加工,研发一批加工新技术及装备,培育一批骨干企业和龙头企业,努力提高加工附加值。加大对海洋药物研究开发的投入力度,扩大生产规模。加快现有医药产品结构的调整,积极发展优势原料药,重点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

  促进滨海旅游业发展。加快旅游资源整合和深度开发,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形成独特的滨海旅游风光带,把旅游业发展成为沿海地区的亮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连云港突出“山、海”风光特色和历史文化资源,强化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和海滨旅游城市的带动效应,大力发展文化观光和度假休闲旅游,成为我国东部休闲度假中心;盐城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主体,依托东台湿地生态旅游等资源,综合开发沿海湿地、森林、盐文化和红色旅游,力争建成沿海国家生态旅游区和世界级的湿地生态旅游地;南通围绕江海自然景观特色,重点建设启东圆陀角自然风景区、吕四渔港风情区和如东南黄海旅游休闲区,打造独具江海情韵的“博物馆之城”品牌形象,逐步发展成为休闲度假胜地。

  第十二节 高效农业发展与布局

  32.依托沿海地区丰富的土地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外向现代农业,实施一批高效农业工程,建成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出口基地和农业观光休闲基地,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以粮油、蔬菜、棉花、瓜果、中药材、花卉等为重点,积极发展设施农业和园艺业,推广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种养殖业,加快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注重培育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创建沿海生态农业品牌。鼓励发展农副产品加工,积极发展外向型农业,提高精深加工水平,增加附加值。依托南通、射阳、东海等外向型农业综合开发区,建设生态农业基地,积极推广生态种植、养殖。

  表4:沿海地区高效农业工程

  

 

南通市出口蔬菜

出口基地面积100万亩,亩效益5000元以上。

海安禽蛋

全县家禽饲养量6000万羽。

海安蚕桑

建成全国一流的优质原料茧、高效蚕业基地。

如东优质生猪

发展规模养殖户4000户,年累计出栏40万头。

海门山羊

饲养量200万只,建设山羊精深加工企业5家。

通州水芹

水芹种植面积实现翻番。

启东“四青”

四青作物面积60万亩。

 

 

连云港设施蔬菜

面积38万亩,年总产值23亿元以上。

赣榆蛋用鹌鹑

饲养量达到4500万羽,实现产值10.2亿元。

灌南优质瘦肉型猪

饲养量160万头,年增收入1亿元以上。

东海出口加工山芋

年产50万吨,实现总产值4.5亿元。

灌云肉鹅

肉鹅饲养量1200万只,增加产值4亿元。

 

盐城市杂交稻制种

种植面积增加到14万亩,总效益6亿元。

东台西瓜

种植面积发展到30万亩,年收入15亿元以上。

东台蚕桑

面积发展到20万亩,实现年产值30亿元。

大丰大蒜

种植面积30万亩,总产值达8亿元。

盐都稻田养蟹

面积增加到10万亩,年产值达6.5亿元以上。

射阳药用菊花

种植面积增加6万亩,年产值4.3亿元以上。

滨海设施蔬菜

设施栽培面积达21万亩,年产值12亿元。

响水浅水藕

种植面积发展到13万亩,总产值6.5亿元。

亭湖出口红胡萝卜

基地规模发展到6万亩,总收益达2.4亿元。

  第十三节 传统优势产业发展

  33.根据本区资源条件和产业发展基础,在重点发展新能源产业、临港产业、高效农业和海洋产业的同时,注重发展纺织服装、机械等产业,增强区域产业发展的整体实力。

  纺织服装业。发挥本区棉花、蚕茧生产优势,利用国际纺织产业转移的契机,发展纺织服装业。围绕原料、面料、终端产品等环节,提高原料、高档面料生产技术水平,突破印染后整理技术瓶颈,重点发展品牌服装、装饰用纺织品、产业用纺织品,提高产品档次。注重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纺织产业,突出发展高档纺织和服装服饰业,努力形成名牌效应和规模效应,把南通、盐城建成国内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现代纺织服装基地。

  机械产业。积极利用国家将我省沿海地区确定为全国风力发电基地的有利条件,大力发展风电装备制造业,加快推进国产化步伐,同时结合本区秸杆资源的优势,发展秸杆发电设备,争取成为全国秸杆发电设备制造业基地。积极开发新型农业机械、海产品加工设备、园林机械、输变电设备、医疗器械、纺织机械等。强化产业配套和行业合作,加快产业链的形成和延伸,增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和带动作用。

  第五章 产业园区布局与建设

  34.产业园区是沿海开发的重要载体。按照“三集中”的原则,禁止在产业园区以外区域布局新的工业项目,提高工业发展的集中度。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突出临港产业特色,吸引产业、企业、项目落户,设计产业园区发展的新路径,形成产业园区开发的新模式。

  第十四节 产业园区布局

  35.经济开发区。本区经国家和省批准的各类经济开发区共27个,其中连云港9个、盐城8个、南通10个。要按照开发区的功能定位,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注重产业链的延伸,形成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

  36.海洋经济集中区。重点建设赣榆、大丰和吕四海洋产业集中区,集中发展海水增养殖、苗种培育、海产品精深加工、海洋医药、海洋化工以及海产品贸易等,提高海洋产业发展水平。

  37.物流园区。充分利用连云港港、南通港等综合性海港的运输和仓储功能,建设以港口为中心的现代国际物流基地。利用盐城港大丰港区和其他港区,建设区域性物流基地。随着航空运输的发展,适时规划建设空港物流园区。加快建设保税物流园区,在中心城市的交通枢纽区域和大型产品交易市场中规划建设各种功能的物流园区。

  38.临港工业集中区。充分利用连云港和南通出口加工区的优势,加快发展加工工业,争取设立盐城出口加工区,增强临港产业发展优势。燕尾港镇、堆沟港镇、陈家港镇、滨海港镇、黄沙港镇、裕华镇、长沙镇、吕四港镇等临港城镇,注重引进大项目,规划建设临港产业集中区,重点发展重化工、林纸、粮油加工等临港工业,延伸产业链。

  表5:沿海地区开发区一览表

  

 

名称

级别

主要产业

 

 

 

 

江苏南通出口加工区

国家级

 

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

国家级

 

江苏如东经济开发区

省级

纺织、机械、农副产品加工

江苏南通崇川经济开发区

省级

橡胶制品、机械、通讯设备

江苏南通港闸经济开发区

省级

光机电一体化、医药、化工

江苏启东经济开发区

省级

仪器仪表、纺织、医药

江苏通州经济开发区

省级

纺织、医药、电子

江苏海门经济开发区

省级

纺织、机械、化工

江苏海安经济开发区

省级

通讯设备、纺织、机械

江苏海门工业园区

省级

纺织、机械

 

 

 

 

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

国家级

 

连云港出口加工区

国家级

 

江苏连云港化工产业园区

省级

精细化工

江苏连云港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省级

电子、新材料、精细化工

江苏灌云经济开发区

省级

医药、纺织、电子

江苏东海经济开发区

省级

非金属矿物制品、食品、纺织

江苏海州经济开发区

省级

机械、纺织、电子

江苏连云经济开发区

省级

食品、机械、服装

江苏赣榆经济开发区

省级

服装、生物医药、电子

 

江苏盐城经济开发区

省级

汽车零部件、纺织、机械

江苏射阳经济开发区

省级

纺织、机械、化工

江苏亭湖经济开发区

省级

汽车零部件、电子、机械

江苏响水经济开发区

省级

木材加工、金属制品、纺织

江苏盐都经济开发区

省级

纺织、机电、农副产品加工

江苏东台经济开发区

省级

纺织、机械、新材料

江苏大丰经济开发区

省级

纺织、机械、食品

江苏滨海经济开发区

省级

纺织、机械、化工

  第十五节 产业园区建设

  39.按产业链引导布局。以产业链为基础,进一步突出产业链的延伸、耦合、配套,形成上下游企业相邻布局的产业布局模式。突出生产服务业企业和工业企业的相互衔接,引导企业合理布局,形成原料和产品在上、下游企业之间快捷便利传送的生产方式。在临港产业集中区中,必须按照产业链布局模式进行开发,通过大幅度降低进区企业的生产成本,提升临港产业整体竞争力,创造临港产业集中区产业链布局发展的新模式。

  40.推广循环经济模式。根据“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要求,在临港产业集中区建设中,按照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和循环利用,形成企业之间、产业之间的资源利用循环链,从根本上降低消耗、减少排放。在能源、化工、造船、林纸、粮油加工等行业建设一批“零排放”试点示范项目,争取建成若干个循环经济示范园区。

  41.高起点编制建设规划。按照新的产业园区发展模式,规划园区内部的功能布局,强化相关联的企业集中、合理布局,将园区建设纳入城镇与港口发展总体规划,进一步密切与城镇、港口的联系,做到生产与生活相配套、工业与服务业相衔接。

  42.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以形成公共基础设施体系为目标,规划建设园区内公共基础设施,完善配套服务设施,提高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率。在加快园区内道路、供电、供气、供水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同步配套建设污水处理、垃圾处理、信息化、培训、技术平台等基础设施,提高基础设施为园区开发和建设的支撑能力。

第六章 基础设施建设与布局

  43.沿海开发必须坚持基础设施先行。目前,本区基础设施条件有所改进,沿海高速公路建成通车,苏通大桥即将建成,一批重大水利、公路、港口和电力项目加快实施,但总体上还不能适应沿海开发需要。为此,必须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着力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大力提高基础设施等级,加快形成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的现代基础设施体系。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发表评论 ]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