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改革开放三十年 | 综合 | 长三角 | 港澳台 | 评论 | 人事 | 深度 | 图片 | 人物 | 看中国 | 探索 | 网记订阅本频道的头条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国内新闻 正文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江苏省沿海开发总体规划
第十六节 综合交通运输建设与布局

  44.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布局。以枢纽港为中心,建设集装箱和大宗货物的集疏运通道,形成衔接有序、相互配套、互为补充的集疏运体系;以城市、重要港区为枢纽,建设从沿海高速公路、沿海铁路等交通干线到临海港口及城镇的快速通道,形成港城产业走廊、城际通道体系、城乡便捷网络。到2010年,建设铁路300公里、高速公路780公里,实现市到县、相邻县之间以一级公路连通,沿海乡镇以三级以上公路连通;到2015年,建成铁路500公里、高速公路950公里和三级以上航道500公里。

  铁路建设。抓紧完成东陇海铁路电气化扩能改造,按照形成沿海与内陆地区沟通的“一纵三横”铁路总体布局的要求,“十一五”期间尽早开工建设沪通铁路、连盐铁路,构建北接山东、南连上海的沿海铁路通道,纵贯临海区域,辐射临海城镇。建设宿州—宿迁—淮安铁路,加快推进连云港—淮安铁路的前期工作,加快港口铁路支线、专用线建设。到2010年,国家级枢纽港、地区性重要港口的核心港区都有铁路相连接。

  表6:交通基础设施重点布局表

  

类别

总体布局

建设内容

铁路

建设

一纵三横

一纵:连云港-盐城-南通-上海

三横:徐州-连云港,宿州-宿迁-淮安,南京-扬州-泰州-南通

建设

三纵十九横

三纵:沿海高速公路(含连云港至临沂段),G204,S242、S226、S221

十九横:G310,S323,连徐高速公路,S324,S326,S327,S328,S329,S331,淮安至盐城至大丰港高速公路,S332,S333,江海启高速公路,南通至如东高速公路,S334,S335,宁启高速公路,S336,江北沿江高等级公路

  公路建设。针对沿海带状地域的主要特征,建立以沿海高速公路(含连云港至临沂段)、G204为纵向主轴,以连徐高速公路、淮安至盐城至大丰港高速公路、江海启高速公路、南通至洋口港高速公路、宁启高速公路为横向主轴的“三纵十九横”的总体网络构架。根据“加快南北通道型公路、强化东西集疏型公路、提升城际间公路”的总体思路,改造G204、S242等主要公路,推进S326、S327、S329、S332、S333等公路东延至海堤公路,提高海堤公路等级。2010年前,完成连云港至临沂高速公路、苏通大桥,G204、S242(赣榆至杨集)等新(改)建工程,尽快开工建设崇启大桥、崇海大桥、盐城至大丰高速公路;2015年前完成沿海公路网的建设、改造工程。

  航道建设。2010年前,以提高航道等级为中心,加快高等级航道建设,基本建成连云港疏港航道(三级)、通榆河(三级)高等级航道,初步形成通江达海的沿海内河水运通道,基本消除堵挡碍航现象。开展徐连运河前期研究工作。到2015年左右,力争建成连申线江北段、盐河(三级)、灌河(三级)、刘大线(四级)、通吕运河(三级)为主体的高等级航道网,基本形成功能完善、网络畅通、运转高效的干线航道网,为实现船舶标准化、拓展港口功能提供基础支撑。

  航空建设。在重点打通客运航空通道的基础上,稳步提高航空货运能力。连云港机场重点增辟通达国内枢纽机场的空中航线,增加至北京、上海、广州的航班密度,积极争取开通到日本、韩国的国际航班和到香港等地区的包机,着力扩大货运功能,力争2010年客运量达到50万人次,2015年达到100万人次。南通机场要加快引进基地航空公司的步伐,争取加入上海国际航空枢纽网,成为上海航空港的有机补充。盐城机场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尽早建成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

  第十七节 电网设施建设

  45.加强沿海输电通道建设。积极实施徐连输变电工程连云港段、沿海通道等工程,为核电二期、陈家港电厂、如东LNG、吕四电厂及沿海风电等电源的电力送出提供通道。加强沿海地区输电网建设,“十一五”期间建设220千伏线路2710公里,变电容量708万千伏安,110千伏线路1500公里,变电容量385万千伏安。推进配电网与输电网、电网与城乡发展规划协调发展,提高地区电网的安全性、可靠性和供电质量。

  第十八节 水利建设与布局

  46.加强海堤建设。按照《江苏省海堤达标建设实施方案》,主海堤按防御50年一遇高潮位加10级风浪的设计标准,对主海堤险工段和严重侵蚀段进行达标建设,实现海堤公路全线贯通。主海堤以外的港口区和工业集中区达到相应的防潮标准。

  47.提高防洪保安能力。沂沭泗流域防洪按50年一遇、淮河流域防洪按100年一遇、长江干流按1954年型洪水的标准进行建设。完成新沂河、新沭河整治工程,对沂北、沂南和里下河地区的区域性骨干河道和沿海河道整治疏浚,提高区域排涝标准。加快入海河口治理,提高冲淤保港能力,恢复提高沿海港道的排水入海能力;结合滩涂开发,对部分挡潮闸实施有计划外迁。加强入海河口管理,划定入海河口治导线。

  48.继续实施水资源供给工程。本区斗南、斗北和渠北地带,淡水资源缺乏,需要扩大调水能力和水资源调蓄能力,改善沿海地区的淡水供应条件。完成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和里下河水源调整工程,实施泰东河拓竣工程、通榆河北延供水工程,提高向连云港市区、赣榆柘汪工业集中区、连云港港区以及响水县陈家港工业集中区水资源供给能力。提高通榆河通航能力。结合沿海地区内部航道建设,拓浚沿海地区内部重点河道,增加沿海地区水资源供给能力。利用入海河道挡潮闸下移,合理规划建设一批沿海平原水库,提高沿海地区水资源调蓄能力。

  49.开展长江口综合整治。结合长江口北支综合整治,完善南通沿海地区灌排水系,提高淡水供应能力和排涝能力,并为发展江海联运创造条件。

  第十九节 通信设施建设

  50.进一步完善通信设施网络。继续加快以光缆为主、微波和卫星通信为辅,面向多媒体通信的宽带传输网络。继续发展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业务,大力发展数据和宽带多媒体业务。建设覆盖沿海海域的海上通信系统,构建沿海无线通信综合网络。进一步推动信息化建设,加快建设宽带城域网和接入网,实施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工程,实现信息资源的开发、开放和共享。

第七章 人口集聚与城镇发展

  51.本区中心城市首位度不高,综合实力不强,城市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辐射和带动能力较弱,影响了产业集聚和发展。随着沿海开发的推进和临港产业的发展,沿海地区对产业发展和人口集聚的吸引力将不断增强。预计到2015年,本区人口将增加80-100万人左右,增加人口主要分布在三个中心城市、县(市)城区和临港城镇。

  第二十节 中心城市发展

  52.中心城市发展对沿海开发具有重要的辐射带动作用。连云港、盐城和南通三个中心城市要围绕形成人口规模超100万的特大城市,进一步完善城市规划,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功能,促进人口和产业集聚,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强化区域性中心城市地位。

  53.连云港市发展。以建设人口超百万的特大城市、特色鲜明的区域中心城市、富有魅力的国际性海港城市为目标,坚持“以工兴港、以港兴市、以市带农”,推进中心城市行政、商务功能东迁,加快东部城区建设。把东部城区、新海城区、赣榆城区作为相互联动的三大增长极,把位于三极之间的海滨新城作为未来最重要的城市核心,完善城市空间布局。实施港城互动,密切港口与开发园区的联系,强化城市与港口相连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为载体,重点发展钢铁、能源、石油储备、化工、粮油加工等临港产业和医药、现代纺织、机械等优势产业。以东部新城为依托,大力发展技术、信息、交易、海事服务、货物代理等商务服务业,提升城市服务能力。

  54.盐城市发展。以建设我国沿海地区现代化工商城市为目标,坚持高水平规划、高标准建设,进一步明确市区各片区的定位,重点开发新城区。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增强城市功能。以省级开发区为载体,以建设汽车城、现代轻纺基地、绿色食品基地、生态化工基地为方向,加快发展汽车、现代纺织、化工、机械、医药、食品加工等优势产业,扩大产业规模,提高产业层次。积极发展商贸、物流、旅游、产品市场、信息服务等服务业,提升城市服务功能。加强中心城市与上海、临海港口的联系,提高辐射带动能力。

  55.南通市发展。以建设江海交汇的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为目标,进一步提升滨江临海的区位优势,加快接轨上海的步伐,全面提高在长三角的地位。按照构建百万人口特大城市框架的要求,构建城市开发新格局。注重城市与港区互动发展,加快船舶修造、现代纺织服装、机械电子、精细化工、轻工食品、电力能源基地建设;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全面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强化中心城市在江海联动开发中的枢纽作用。

  第二十一节 县(市)城区发展

  56.拥有深水港口资源的县(市)城区是沿海开发的重要载体。要加快灌云、灌南、响水、滨海、大丰、如东、启东等县(市)城区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实力,围绕形成中等城市,完善城市公共设施,着力为港口开发和临港产业发展提供服务和支撑。加快建立与中心城市、临港城镇之间的快速通道,注重与临港城镇互动发展,为临港城镇快速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57.赣榆县、东海县、射阳县、东台市、海安县、通州市、海门市等县(市)城区也是沿海人口集聚的重要地区。要以改善环境、招商引资和项目推进为重点,加快县(市)城区产业园区建设,培育形成特色产业集群。按照海洋功能区划的总体布局和要求,以滩涂资源综合开发为重点,大力发展各具特色的临海产业。通过培育和壮大区域化、专业化、特色化的县域经济,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壮大城市规模,加快形成中等城市。

  第二十二节 临港城镇发展

  58.临港城镇是沿海港口建设、产业集中区发展和人口集聚的重要依托。燕尾港镇、堆沟港镇、陈家港镇、滨海港镇、黄沙港镇、裕华镇、长沙镇、吕四港镇等临港城镇发展应以港口开发为先导,以临港产业集中区为重点,依托临港产业发展,带动人口集聚,扩大城镇规模。围绕形成小城市的目标,预留足够的产业发展空间和人口集聚空间,将城镇、港口与周边地区作为有机整体,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加快路网、供水、供电、通信等方面基础设施建设步伐,进一步提升功能,创建良好的人居环境,增强对产业发展和人口集聚的支撑能力。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发表评论 ]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