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9月15日电 外交部15日举行中外媒体吹风会,外交部副部长何亚非、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解振华、财政部部长助理朱光耀、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助理郭庆平介绍了胡锦涛主席将于9月21日至25日赴美国纽约和匹兹堡出席联合国系列峰会和20国集团领导人第三次金融峰会有关背景情况。新闻司司长马朝旭主持吹风会,100多名中外记者出席。
何亚非副部长首先介绍了有关会议的基本情况:
一、关于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本次峰会将于9月22日在联合国总部举行,旨在为12月召开的哥本哈根会议凝聚政治共识,注入政治推动力。胡锦涛主席将出席峰会并在开幕式讲话。
何亚非说,气候变化是全人类面临的严峻挑战,事关人类生存和各国发展,我们一贯主张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中应坚持以下原则:第一,坚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的基本框架,严格遵循“巴厘路线图”授权;第二,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第三,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第四,坚持减缓、适应、技术转让和资金支持同举并重。中方期待此次联合国峰会发出三方面积极信号:一是各方将加强团结协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二是各方将履行“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实现互利共赢;三是各方将共同努力推动哥本哈根会议取得积极成果。胡锦涛主席将在峰会上全面阐述中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看法和主张,呼吁国际社会加强合作,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并介绍中国所做的努力,宣布中国将采取的进一步措施。
二、关于第64届联大一般性辩论。第64届联合国大会将于9月15日开幕,9月23日在联合国总部举行联大一般性辩论。届时将有140多个国家的领导人出席,就国际形势、联合国作用和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阐述看法。
何亚非说,当前国际形势变化很快,全球化继续深入发展,国家与国家之间相互依存更加紧密,多边主义、国际关系民主化更加深入人心。同时,一些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长期以来没有得到解决,更加突出的是国际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仍在持续,虽然我们看到一些经济复苏迹象,但并不稳定。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也非常突出。我们还面临气候变化、粮食安全、能源资源安全、公共卫生安全等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都期待着联合国能够发挥重要作用。胡锦涛主席将在一般性辩论中发言,全面阐述中国对当前国际形势和重大全球问题的看法,并就如何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推动互利共赢、实现和谐共处提出中方主张。
三、关于安理会核不扩散与核裁军峰会。应美国总统奥巴马邀请,胡锦涛主席将出席9月24日在联合国总部举行的安理会核不扩散与核裁军峰会并发表讲话。峰会将集中讨论核不扩散和核裁军问题,包括军备控制与核裁军、国际核不扩散机制、防止核材料非法贩运、核材料安全与国际和平安全等重大议题。在核不扩散领域,国际社会有着广泛共识,国际合作也在扩大,但存在很多复杂、不确定因素。在核军控和裁军领域,国际社会普遍希望不断推进核裁军进程,最终实现没有核武器的和平目标。在全球能源问题突出、核能日益受到各国重视的情况下,如何有效和平利用核能并加强国际合作是我们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核材料安全与打击核恐怖主义等问题也受到各方普遍关注。
何亚非说,这是安理会有史以来首次专门就核不扩散与核裁军等问题举行峰会,意义重大。希望峰会能进一步凝聚国际社会共识,探讨平衡推进核不扩散、核裁军与和平利用核能进程的有效途径。会议应广泛听取安理会成员国意见,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意见,既要体现安理会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的权威作用,也要支持联合国框架下其他国际组织和多边条约机构开展积极有效的工作。胡锦涛主席将在峰会上发表讲话,结合新的国际安全形势,介绍中方关于通过互利共赢实现普遍安全的理念,并针对国际社会关心的核裁军、核不扩散、和平利用核能及核安全问题提出中方的主张。
四、关于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三次金融峰会。峰会是国际社会合作应对金融危机、加强全球经济治理的重要和有效平台。前两次峰会取得了非常重要的成果,达成很多共识。希望此次峰会在以下四方面取得积极成果:第一,继续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推动世界经济迅速复苏;第二,按照伦敦峰会制定的时间表,积极推进国际金融机构治理结构改革,增加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发言权和代表性;第三,促进共同发展,关注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的发展问题;第四,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推动多哈回合谈判早日取得全面、平衡的成果。胡锦涛主席将在峰会上阐明中方对推动世界经济复苏、改革国际金融体系、解决全球发展不平衡等重大问题的看法和主张,介绍中国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而采取的举措以及取得的成效。
解振华副主任介绍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立场主张和采取的措施。他说,胡锦涛主席将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进一步阐明中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则、立场和对哥本哈根会议的期望,并宣布中国进一步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和措施。相信在此次峰会上,各国领导人将有机会就如何推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京都议定书》全面、有效和持续实施进行讨论。
解振华表示,气候变化是国际社会普遍关心的重大全球性问题。从根源上来说气候变化主要是发达国家工业化过程中大量排放温室气体造成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是最大受害者。面对气候变化不利影响,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独善其身,也没有哪个人能够幸免其害,迫切需要国际社会携手合作。哥本哈根会议为我们共同应对挑战提供了重要机会和平台。公约、议定书和“巴厘路线图”是保障哥本哈根会议取得成功的基础。哥本哈根会议要取得成功,关键是要严格遵循“巴厘路线图”授权,核心是进一步加强公约和议定书全面、有效和持续实施,重点是解决减缓、适应、技术、资金问题。一是发达国家大幅度量化减排;二是发达国家要切实兑现资金、转让技术和能力建设支持的承诺;三是发展中国家要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下根据本国国情采取适当的减缓行动。
解振华表示,中国深刻认识到气候变化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提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为保护全球气候作出新贡献的指导方针,建立了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制,制定并实施了气候变化国家方案,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和行动取得了显著成效。中国将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进一步强化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和措施,我们将承担与中国发展阶段相适应的责任,采取与中国实际能力相称的行动,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推动哥本哈根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朱光耀部长助理介绍了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在应对危机、促进经济复苏方面为匹兹堡峰会所做的政策准备。他说,G20匹兹堡峰会是在世界各国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挑战,推进全球经济复苏进程中举行的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主要讨论了应对危机的宏观经济措施、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国际金融机构改革等议题,并就以下几方面达成了共识:
一是关于全球经济金融形势及“退出战略”。会议认为,当前全球经济出现了企稳迹象,金融市场逐步趋于稳定,但全球经济复苏的基础还不稳固,仍存在着诸多不确定因素,这主要体现在信贷融资活动仍然低迷、结构性失业风险增大、保护主义重新抬头以及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波动等方面。各国仍应将确保经济平稳增长作为首要任务,继续采取扩张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调整结构,扩大就业,反对贸易保护主义。会议认为,对“退出战略”应持谨慎态度,以免向市场发出错误信号,只有当全球经济复苏基础牢固时,才可考虑撤出目前的非常规财政货币和金融支持政策。
二是关于国际金融组织治理结构改革和增资。会议强调,应按照伦敦峰会确定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加快推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治理结构改革。会议强调应确保新增资源重点用于支持低收入国家更好应对危机和促进发展。
三是关于完善金融体系。会议强调,应进一步改善宏观审慎监管,降低金融体系顺周期因素的影响,并加强跨境监管合作和危机处理。重点加强薪酬管理,继续推动打击不合作辖区,并进一步完善现行国际会计准则。
朱光耀说,中方在会议发言中介绍了中国当前经济情况,强调中国政府采取的促进经济增长的一揽子计划已取得明显成效,经济企稳回升,但是基础尚不牢固。下一步将坚定不移地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巩固经济企稳回升的态势,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当前全球经济正处在从危机走向复苏的关键时期,世界各国应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采取符合本国国情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反对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促进金融稳定和经济复苏。
郭庆平行长助理介绍了中方落实G20伦敦峰会共识的有关情况和匹兹堡峰会的热点问题。关于伦敦峰会落实情况,他说,一是中国加入并积极参与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BCBS)等国际机构的活动,充分反映中国在国际金融标准制定中的意见和要求。加入金融稳定理事会后,中国通过积极参与金融稳定理事会组织架构的讨论、全球金融规则制定、早期危机预警演练、金融监管国际合作等工作,充分反映中国作为新兴市场经济体和发展中大国在金融市场发展和金融稳定方面的要求。近期,中国成为金融稳定理事会指导委员会和脆弱性评估委员会、监管合作委员会以及标准执行委员会三个常设委员会成员,同时被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支付与结算系统委员会(CPSS)接纳为正式会员,进一步增强了中国在国际金融机构及重要国际金融标准制定中的话语权。二是积极参与国际危机救助。在G20伦敦峰会上,20国领导人一致决定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可用资金提高两倍至7500亿美元,并增发2500亿美元特别提款权(SDR)。中方在权利与义务平衡,分摊与自愿结合原则下,积极支持基金组织扩大融资,宣布购买不超过500亿美元的基金组织债券。此举有助于增加基金组织的可用资源,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的支持力度,也有助于实现储备资产的多元化。三是积极参与国际机构的贸易融资计划,加快“清迈倡议”多边化建设,开展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点。中国积极履行了购买世界银行15亿美元私募债券的承诺。中国进出口银行向其他新兴经济体提供了6.2亿美元的贸易融资。人民银行与6家中央银行或者货币当局签署了合计6500亿元人民币的双边货币互换协议。此外,我们积极参与“清迈倡议”多边化进程。2009年5月,东盟10国和中、日、韩三国就建立总金额达1200亿美元储备库问题达成一致。近期,为便利区内贸易及投资发展,我们加快了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进程,有关试点工作已在上海和广东展开。四是加强系统性金融风险监测、评估和预警工作,启动金融部门评估规划(FSAP)工作。五是加强金融监管及国际合作,参与国际金融监管改革。
关于匹兹堡金融峰会的两个热点问题,郭庆平说,一是国际金融机构改革与增资。当前的重点之一是基金组织结合份额增资改革其治理结构。我们认为,基金组织是以份额为基础的国际金融机构,份额增资是其解决资金不足的根本途径,也有利于改善其治理结构。我们呼吁各方尽快落实G20伦敦峰会达成的共识,明确下一次份额增资目标、时间表和路线图。在显著充实基金组织可用资源的同时,有计划、有步骤地更大幅度提升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总的来说,基金组织治理结构改革需以提高发展中国家代表性和发言权为总体目标,以推进份额和投票权改革为首要任务。匹兹堡峰会应进一步推动形成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投票权的具体目标,以保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基金组织中享有平等投票权。同时希望在基金组织高级管理层中增加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人员的比例,以使管理层具有更广泛的代表性和履行职责的合法性。二是改革国际金融监管体系。中方主张加强危机预警,改进全球和各国金融体系脆弱性评估,关注国际货币环境变化、跨境资本流动对金融体系稳定的影响;增强金融机构的资本、提高流动性,实行稳健的分红和薪酬管理,提高单个金融机构抗风险能力;加强宏观审慎监管,降低金融体系的顺周期性;建立全球一致的国际监管原则体系,加强对未监管市场和产品的监管和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跨境监管合作和危机处理,形成监管合力;完善并推广有效存款保险体系核心原则和投资者保护机制,建立金融机构有序退出机制,降低道德风险。
上述官员还就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国际金融体系改革、贸易保护主义、中国在海外投资、人民币国际化等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