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发射导弹将互相通报 俄欲引进中国高铁技术
2009年10月12日 16:43:17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中俄发射导弹将互相通报 俄欲引进中国高铁技术
中广网北京10月12日消息 中俄两国今后发射弹道导弹之前将会相互通报吗?中国生产商将帮助俄罗斯修建第一条高速铁路吗?这些倒退几年会被当成天方夜谭的说法,很可能最近两天就写入中俄之间的协议或备忘录。而来北京签这些协议的,是中国人十分熟悉的俄罗斯总理普京。互相通报发射导弹是大国关系“十分亲密”的体现,西方高度关注。对于俄罗斯提出中国帮助建高铁,经济学家周世俭11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听到这个消息,相信像他这样上了年纪的中国人,都会不胜感慨。当年苏联援建中国的156个项目中有的就与铁路有关,而现在情况颠倒了过来。如今中国的高铁技术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周世俭说,如果中国成功向俄罗斯出口高铁技术,不仅将令中俄友谊更坚固,也将使“中国制造”跃上新台阶。
弹道导弹发射将互相知会
10月12日至14日,俄罗斯联邦总理普京将访华并参加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政府首脑理事会会议。这一消息迅速引起各国媒体的注意,法新社11日报道的第一句话就是,“普京本周访华期间莫斯科和北京将签署一系列合作协议,包括一个跟弹道导弹有关的协议”。文章接着强调,还有一个“在俄罗斯领土上修建和发展高速铁路”的合作备忘录。
法新社所称的“导弹协议”指的是普京此次来华将要与中方签署的《弹道导弹和商用舰载火箭发射通报协议》。国防大学军事专家李大光11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说:“这种通报机制在中俄之间是首次,在世界上也不多见。”因为发射弹道导弹是一个国家的核心机密问题,不是非常友好的国家肯定不会通报。俄罗斯战略火箭部队通常会在每年年初向外通报一下,今年准备发多少颗实弹,但具体哪天发是不透露的。李大光说,以前中俄也有过在边境地区发射短程导弹的通报协议,但性质不同,短程导弹属于战术类,因为距离边境很近,怕误伤,怕出现偏差。而弹道导弹是战略导弹,只有真正友好的国家才会通报,不友好的国家如果捕捉到信息,就可以进行破坏和拦截。因此,这个通报机制的建立是中俄关系的一个重大突破,是两国在政治军事领域互信程度的加深和提高。
英国路透社发表题为“普京访华将带来55亿美元交易”的报道。报道援引俄罗斯副总理茹科夫的话说,俄罗斯公司计划在普京访华期间与中国公司签署价值超过55亿美元的协议。路透社得到的协议草案表明,即将签署的34份协议包括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和俄罗斯VEB银行价值5亿美元的贷款协议,以及双方联合进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矿石开采等。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夏义善表示,中俄经常讨论经贸合作,但这次55亿美元的大单无论从规模、数量,还是对两国经济发展的意义来讲都是空前的。夏义善说,这个大单是综合的,有的说有34个项目,有的说是有38个项目,而实际签署的将不止38个。现在双方企业积极性都很高,都希望自己的项目能拿到总理会晤上去签署,有的项目甚至加班加点,赶着在总理会晤上签。 中国将帮俄修高铁
夏义善透露说,这次要签署的高铁备忘录不是一个远景规划,如果拿下这个重点项目,对中国来说意义将非常重大。到过莫斯科的人都知道,莫斯科地铁的机车仍然是苏联时期制造的,很破旧,噪音大,不舒适。前几天,《环球时报》驻俄罗斯特约记者去距莫斯科250公里的雅罗斯拉夫尔出差,乘坐的是旅游快车,但与我国的“动车”相比,机车不够先进,车厢、设施显得陈旧。夏义善对《环球时报》记者说,他最近刚去过西伯利亚远东地区考察,感觉当地交通设施也很落后,火车设备基本还是苏联时代的,公路条件也不好。事实上,俄罗斯除了“莫斯科大环”公路外,城际之间至今没有一条高速公路。
目前对中国的高速铁路感兴趣的不光是俄罗斯,据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介绍,近年来,来自美国、英国、日本、意大利、澳大利亚、南非、波兰等30多个国家的政要乘坐了中国的动车组,考察了京津城际铁路,对中国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以及高水平、低价格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巴西和印度也对中国高铁技术很感兴趣。在德国、法国、日本等国家高铁技术已经很发达的情况下,俄罗斯为何要找中国来建设高速铁路?这名人士认为,中国的高铁技术对俄罗斯来说至少有三个优势。一是从工务工程、通信信号、牵引供电到客车制造等方面,中国可以一揽子出口,而这别的国家难以做到。二是中国高铁技术层次丰富,既可以进行250公里时速的既有线改造,也可以新建350公里时速的新线路。三是中国高铁的建造成本较低,比其他国家低20%左右。目前俄罗斯媒体猜测海参崴到哈巴罗夫斯克这条远东的铁路干线,有可能用上中国的高铁技术。而建设成本可能在几十亿到上百亿美元。如果这条主要线路能用上中国的高铁技术,那不仅能大大提高“中国制造”在俄罗斯人心目中的地位,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远东的“中国威胁论”,成为中俄两国友好的象征。另外,中国高铁参与俄罗斯铁路建设的方式,从设计、施工到投资,甚至是独立运营,都有可能。
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周世俭说,帮俄罗斯建高铁,跟我们过去援建的坦赞铁路相比,技术水平提高了,双方的受益也将更多,对中国产业链的拉动将是巨大的。俄罗斯是发达国家,过去我们管苏联叫老大哥,现在说明我们的技术超过了他们,发展中国家的后发效应真正体现出来了。是改革开放让中国实现了后来居上。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丁一凡说,当今世界,高铁技术真正拿得出手的就是日本和法国两家。如果能向俄罗斯出口高铁技术,就说明咱们的高铁为别人所承认,将为我们扩展海外市场打开空间,中国制造也将在世界上获得新领地。
俄罗斯期望与华更多合作
连日来的报道显示,俄罗斯方面对与中国的合作显示出浓厚兴趣。路透社报道称,俄罗斯和中国的贸易额从2002年的93亿美元上升到2008年的560亿美元。而俄副总理茹科夫对此的评价是:“我们不可能对此满意。尤其是机械设备出口比重太低。”茹科夫表示希望未来能向中国出口商用飞机和核电站设备,继续在煤炭等能源行业展开对话,并恢复向中国出口电力。茹科夫表示,双边银行委员会还将讨论有关在双边贸易结算中提高卢布和人民币份额的问题。他说:“我们和中国人都对扩大这一份额感兴趣。这比用其他货币结算更便宜。”
俄罗斯经济通讯社9日发表评论文章说,普京此访将把天然气带到中国。文章说,一份与先前250亿美元贷款换石油协议类似的协议可能将被拿到桌面上。文章说,由于中国“没有干等着莫斯科”,所以现在俄罗斯的压力很大。中国同中亚国家就天然气直接进口的谈判已经有所进展。但俄罗斯将不会“傻到失去成为中国天然气直接出口国的机会”。
中俄关系的发展也引起世界媒体一些议论。路透社的报道说,普京虽然从2008年起不再担任俄罗斯总统一职,但仍然是俄罗斯最具影响力的政治人物,普京多次和温家宝总理一同出席俄中商业合作项目的签字仪式,显示了对中国的重视。法新社11日报道还强调了普京将于周三出席“中俄领导的与西方对抗的组织”——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政府首脑理事会会议,并将在会上通过一份共同努力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的“重要文件”,据称细节俄方还不愿透露。
普京访华也惊动了日本。11日《读卖新闻》称,普京不仅要和温家宝总理等会谈,还要出席中俄建交60周年大会,并达成令人瞩目的经济合作协议等。而日本学者北野幸伯则在刚出版的《中国和俄罗斯同盟让美国灭亡之日》一书中称,进入新世纪以来,与美国单边主义对抗的力量已形成——“以中俄为中心的多边主义阵营熟知美国的每一个弱点”,“他们想让美国没落简直是易如反掌,而他们两国确实在实施这一战略”。
中俄关系在金融危机中提升
俄罗斯国立莫斯科师范大学教授根纳季·齐平11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说,中国的发展不能被孤立看待,中国在金融危机中成为全球的一枝独秀,尤其不能被俄罗斯这样的邻国忽视。取经、组合、各施所长、共同管理这个地球村,普京总理的外交构想和行动是积极的,他此次访华和即将签署的各项合作协议,不仅是对中俄两个大国有利,而且是顺应当前世界局势发展潮流之举。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俄罗斯所研究员王郦久对《环球时报》说,到去年为止中俄解决了全部边界问题,现在中俄关系无疑是最好的时期。当然双方还有一些问题,例如前段时间中国商品在俄罗斯被查封,对双边关系有一定的冲击。夏义善说,中俄双方合作的基础,还在于在国际问题上相当默契,无论是朝核问题还是伊朗核问题,中俄在各种重大地区事件上都没有分歧,而现在国际金融秩序正在悄悄发生变化,卢布与人民币的地位都将不断提高,成为稳定的货币。当前两国的合作对恢复世界经济稳定有巨大帮助。
来源:
中国广播网
作者:
编辑:
施宇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