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与生态融合发展之路
长江隧桥进入崇明岛的“桥头堡”陈家镇附近,有一个叫做瀛东的村庄。村里道路整齐洁净,村民小楼宽敞明亮。村集体经营的瀛东村景区里,上百亩的湖面波光粼粼,卧波小桥、岛上小亭别具一格,岸边分布着几幢别墅式酒店公寓。人们难以想象,这么漂亮的小湖其实是一个鱼塘。
20多年前,瀛东村所处的地方还是一片荒滩。现年64岁的村党支部书记陆文忠,1986年起带领垦荒者胼手胝足,围垦出一个以渔业为主要产业的富裕新村庄。从本世纪初起,特别是2004年长江隧桥开工建设后,瀛东村开始了第二次创业,大力发展休闲旅游。以前密集喂养饲料的养鱼方式,改成了“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有机放养方式。游客吃着自己从湖里钓上来的鱼,直呼新鲜。“如今的瀛东村,养殖、种植、旅游是三大收入支柱,我们的目标是让旅游成为第一大产业,渔业养殖为旅游服务。”陆文忠说。
在崇明,像瀛东村这样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产业与生态融合发展的案例不在少数。崇明是农业大县,目前正在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层出不穷,仅无公害水稻就达到25万亩。“农产品不能只管种、不管卖,有了现代农业还得有现代服务业。”县农委主任袁刚说,“今年崇明成立了绿色农产品联合会,把农业合作社、农产品基地和龙头企业联合起来,把产品成功打入一批连锁超市卖场;借桥隧通车的东风,全体上海市民都能吃到最新上市的‘蟹田米’、白扁豆、花椰菜、香芋艿……”
值得一提的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崇明也经历过“村村点火、镇镇冒烟”的乡镇企业红火时光。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的企业在崇明已经基本绝迹。“我们对这类企业只做减法、不做加法。”崇明县环保局局长汤学锋说,“有人曾想利用崇明的芦苇资源上造纸厂,被我们一口否决。”
崇明并不是不要工业,崇明欢迎的是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环保标准的工业。在长江隧桥横贯其上的长兴岛,中船、中海、振华港机三大企业的制造基地已是气势恢弘。与此同时,崇明在核心工业区周边规划了配套工业区、现代服务区、城镇生活区等功能区域,实现产业联动和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