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吕正操正接受采访
1942年,冀中军区领导机关干部庆祝元旦,同时为三对新人祝贺新婚之喜,其中一对就是吕正操和刘沙。
刘沙小吕正操13岁,她在北平上高中时参加了“一二·九”学生救亡运动。 1937年回到家乡,参加党领导的抗日工作,并和吕正操、黄敬等人在工作中常有接触,渐渐地彼此熟悉。
刘沙作为冀中区妇救会宣传部副部长,许多好心的战友为她穿针引线,她却“按兵不动”,坚守防线。
当时,黄敬很关心吕正操的婚姻。一天,黄敬托人捎给刘沙一个纸条,上写:“老吕想追你,望你找他谈一谈。 ”刘沙惶惑不解,冲口而出:“怎么可能呢? ”心想自己和吕司令怎么能谈到一块去呢?
后来,黄敬找到刘沙,说:“不可能也得谈谈嘛。连这点面子都不给呀? ”
刘沙是个开朗大方的人,去就去吧。带着“不可能”的想法去了。吕正操对她说:“我们交换交换意见,谈谈彼此的观点,谁也不能勉强谁嘛。 ”刘沙开门见山地说:“我认为我们不可能。因为跟大人物在一起,我受不了拘束,距离太大,我不习惯,恐怕合不来……”“什么大人物小人物的,都是共产党员,能有多大距离? ”他打断刘沙的话,“说来说去,还是要摆开自己的观点、想法再下结论嘛。 ”
两人开始讲些大道理,从马克思主义的恋爱婚姻观点,谈到马克思和燕妮的爱情生活。两人取得共识:男女双方必须平等相待,互相尊重,互相信任,夫妻间应坦率、真诚,来不得半点勉强。
此后,他们敞开思想,多次深谈。刘沙还去找黄敬了解吕正操的婚史、生活作风等。黄敬认真而坦诚地对刘沙说:“老吕少年时,被迫当过小女婿,外出参加东北军抗日后,女方主动离去。后来不少人给他介绍对象,因国家沦丧,流亡异地,他不想有个家的拖累。我相信他会格外珍重革命同志间的爱情。 ”
慢慢地,固执而矜持的爱情防线终于被突破。
由相知到相爱,最终结为伴侣,风雨相伴,他们的爱情大树始终根深叶茂。在“文革”岁月,有人想在刘沙身上找茬,都没有得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