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宁夏银川市一家药店的工作人员在整理、更新药品价签。当日,由国家发改委颁布的国家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格正式在全国范围内执行。共涉及296种药品、2349个具体剂型规格品。与原规定价格相比,此次约有45%的药品价格适当下调,平均降幅为12%左右。新华社记者 王鹏摄
22日起,国家基本药物的零售指导价格开始执行,共涉及2349个具体剂型规格品。与之前规定价格比,有45%的药品降价,平均降幅12%左右;有49%的药品价格未做调整;有6%的短缺药品价格有所提高。国家基本药物调价第一天,记者走访了上海、广州、郑州、合肥等地,调查制药企业、医院、药店和患者等各方的反映。
药企:利润合理才能留住经典药
据介绍,这次执行的首批国家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总体上让患者得到了实惠,但是对于一些因价格低廉而短缺的药品,价格有所上调。此次调价“有降、有升、有维持”。在降价的同时,一些中成药的价格则有所上升,如某护肝胶囊的价格上升了10%左右。此前这种护肝胶囊因价格过低,企业不愿生产,使该药一度出现供货紧张。上调小部分药物价格,将有助于鼓励企业生产此类疗效好的药品。
业内人士指出,基本药物制度指导价格出台,有效抑制高昂的市场价格的同时,应确保企业的合理利润。安徽一家药企负责人表示,医药生产业普遍担忧,按照惯例,以后各地的药品招标采购价很可能会参照此次确定的指导价而大幅降低。如果药品的价格过低,超出企业生产成本的底线,企业将因无法承受而停产,造成药品缺货,患者买不到所需的药品,这是得不偿失的。现在很多疗效好,副作用小的老药在市场上越来越少,就是因为企业生产该产品没有利润甚至亏损而停产,取而代之的是药物成分差不多,但价格却增加了很多的所谓新研制药品。广州采芝林药店一位李姓店员证实了这一现象:“换个名目价格就高多了。比如头孢氨苄胶囊,同样规格的胶囊指导价3.6元,药店现在卖3.2元,但如果是‘头孢氨苄缓释胶囊’价格就要将近4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