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执法”事件后一车帖网上风行:“本车拒绝一切搭载求助,临盆产妇、车祸、中风、触电、溺水都不关我事,尤其是胃疼的。”
“钓鱼执法”事件的初步调查结果大家都知道了,结论是:孙中界涉嫌非法营运,事实清楚,取证手段并无不当,不存在“倒钩”执法问题。由于该结论几乎没人相信,上海浦东新区政府在公布调查结果的第二天,就着手成立联合调查组作进一步调查。相比较“正龙拍虎”事件中有关方面大玩拖字诀的做派,上海方面正视舆论的态度堪称果断。
当然,如此迅速地组织再调查,多少也让人觉得有关方面对初次调查结果不自信。其实,速度也并不能代表效率。譬如,“钓鱼执法”事件发生后,上海市政府责成浦东新区严肃调查,结果后者仅以三四天的时间就给出了一份证明手下执法机构清白的结论。这个结论总让人觉得不像是经过调查的,而更像是事先就准备好的,缺乏起码的公信力。
老实说,我对这次进一步调查能否取得进步,同样信心不足。先请看两则消息。新华社21日的报道说:浦东新区政府决定成立联合调查组,在浦东新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初步核查结果的基础上,作进一步调查——注意,是在“初步核查结果的基础上”补充调查,而不是重新调查。央视的报道则说:调查组成员包括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媒体记者,但成员的身份保密。一位成员接受采访时称,是否公开身份自己不能决定。而一直质疑“钓鱼”事件的央视,则被排除在调查组之外。此外,在调查组与孙中界面谈时,虽然记者云集,但只有一名上海当地的记者进入谈话现场。
调查组成员身份不公布,被舆论认为充当“职业钓钩”角色的“乘客”也是深藏不露。搞不懂,有关方面是要“保护隐私”还是保护其他什么。由于基本程序欠缺,“周老虎”、“躲猫猫”等事件经历过“进一步”调查或多次调查后,所起的作用不过是促使舆论的质疑升级罢了。实在不想再说什么“公开透明”的重要性了,因为组织调查公权机关比谁都懂得这个道理。或许,正因为人们深知“公开透明”的威力太大,才使得它不能轻易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