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10月25日电(记者张建松)作为我国最早步入老龄社会的城市,上海目前有300多万60岁以上的老年人。在这座现代化的繁华都市里,老年人生活状况如何?重阳节前夕,上海市质量协会发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上海老年人生活幸福指数略高于长三角整体水平。
今年5月至9月,上海市质量协会用户评价中心对上海及长三角地区15座城市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为”等6个方面,对60岁以上的老年人进行了调查,共收集样本4228份。结果显示,上海老年人生活幸福指数为77.27,略高于长三角地区整体水平77.01,多数老年人觉得目前的生活“比较幸福”。
“上海老年人安享晚年,离不开政府的有力支撑。作为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和人口期望寿命最高的城市,上海探索了多种养老方法和模式,使养老保障总体水平稳步提高,为老服务措施不断完善,老年教育和老年文体活动取得长足进展,从而提升了老年人的生活幸福指数。”华东师范大学人口研究所终身教授桂世勋分析说。
截至去年底,上海共建立了养老机构582家、老年人日间服务机构229个、社区助老服务社234个,全市直接为老年人服务的人数共计17.70万人。为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上海还设立了各级老年大学和老年学校276所,全市共有老年文艺团队10464个、老年体育团队8879个,这些团队和设施为提高老年人的生活幸福指数打下了“根基”。
外出旅游也为沪上老年人增添了不少生活乐趣。76岁的张敏载老人是一位典型的“驴友”,不仅自己热爱旅游,还是上海市老科协的旅游组成员,热心地组织他人一起出游。“旅游可以使老年人从家庭的小圈子融入社会的大环境,在自然山水之中开阔胸襟,陶冶情操,增长见闻,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张敏载说。
上海不少老年人还积极参与志愿者活动。年近七旬的退休医师李敦云和翁庆洁夫妇,今年第三次报名参加了上海“银龄行动”,作为老年志愿者远赴新疆。“退休后,我们一直在社区做志愿者工作,比如宣传世博、普及疾病知识等。”
目前,上海的“银龄行动”共举办了7期,老年志愿者的平均年龄为62岁,年龄最大的有7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