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参与救援的学生事后说,他的心里总像“有一只手在撑着”,很难受。这位同学当时在水中救人,眼前有两位同学,他拉住了其中一名落水同学的手,结果另一位同学滑向了深处,他没有拉到,那位同学再也没有起来。事后,他一直感到非常的后悔和内疚。
参与救人的徐彬程说:“发现孩子落水后,我们几个会游泳的人立刻跳下去救人。不会游的人在岸上干着急,后来就想办法拉人梯。当时我只有一个念头,就是救人。我相信所有下水救人的同学都是这样想的。大家都是凭着内心的责任和勇气下水救人。”
长江大学教师程坤说,他深切地感到了这些“90后”孩子内心强大的力量和无比的善良。第一位跳入水中的大学生李佳隆在痛哭后告诉他,今后遇到有人需要帮助,他还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
中华传统美德代代传 “90后”铸造无字丰碑
上世纪80年代,24岁的第四军医大学学员张华为了救69岁的掏粪老农魏志德献出了生命。救人是否值得?社会上由此引发了一场关于生命价值观的激烈大辩论。长江大学的救人牺牲事迹一出,也有人质疑,救出两名少年,牺牲3位大学生,是否值得?
有网友发帖指出,可能会有人认为,“生命至上”原则下还应“科学施救”,这固然没错。但在落水生命稍纵即逝的突发事件和危急情况里,更加彰显的是个体固有的道德底蕴和人性的光辉,何况“结人梯”的施救方法并非毫无“科学”和理性含量。
和队友一起下水救了6名大学生的冬泳队员、今年61岁的杨天林说,很可惜没有时间再去救人,要不拼了老命也要把能救的人救上来。下水救人的学生,不管活着,还是不幸牺牲,都是英雄,都值得大家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