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哈尔滨10月27日电(记者王春雨)“北大荒”黑龙江垦区近年来通过秸秆还田等措施,使黑土地土壤结构明显改善、有机质增加,土壤肥力逐年提高,为“北大荒”高产稳产奠定了基础。
style="WIDTH: 273px; HEIGHT: 240px"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1 width=273 align=left border=0>
全国人大常委会今起审议选举法修正案草案
今年以来多名高官落马凸显中央反腐决心
教育部坚决反对“有偿家教”
不信腐败不除95.8%网友愿与腐败持久战
学子铸造“无字丰碑” “90后”英雄感动国人
记者从黑龙江省农垦总局了解到,黑龙江垦区始终将秸秆还田作为培肥地力的重要手段,目前,垦区秸秆综合利用率已达到91%,秸秆还田相当于施用化肥投入养分量的50%。通过长期连续秸秆还田,垦区土壤有机质呈现逐年回升的趋势,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年增加0.02——0.04个百分点。
据介绍,黑龙江垦区在推行秸秆还田过程中,还大力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减少化肥施用量。按照计划,今年黑龙江垦区作物秸秆还田面积将达到2500万亩,占垦区耕地面积的62.8%。
黑龙江垦区位于世界闻名的黑土带上,经过60多年的开发建设,这个垦区已建设成为中国最大的国有农场群,成为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粮食战略后备基地和全国最大的绿色、有机、无公害食品基地。今年黑龙江垦区粮食商品量达305.1亿斤,可为中国1亿人提供全年口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