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巢湖市居巢区散兵镇某石料厂将每日产生的万吨污水直排巢湖,造成大面积湖水被污染。吴 楚摄(人民图片)
核心提示
6年,910亿元资金,8201个项目。
投入大量财力的“三河三湖”水污染防治起作用了吗?审计署的绩效审计表明,水污染防治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存在资金被挪用、截留等问题。
10月28日,审计署发布了2008年对“三河三湖”(辽河、海河、淮河、太湖、巢湖、滇池)2001年至2007年水污染防治绩效情况的审计调查公告。
审计调查涉及“三河三湖”流域内北京、辽宁、江苏等13个省区市。
防治有成效,整体水质差
8201个水污染防治项目耗资910亿元
2001年至2007年,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投入910亿元财政性资金及国内银行贷款,用于“三河三湖”流域城镇环保基础设施、生态建设及综合整治等7大类共8201个水污染防治项目建设。
审计调查表明,以2007年7月1日至2008年6月30日作为最新水质评价年度,用该期间环境保护部对“三河三湖”347个国控断面水质的监测情况与2000年至2007年的监测情况进行对比分析表明,“三河三湖”水污染防治取得了一定成效:比如,淮河水系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由21.9%上升到33.7%,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由48.4%下降到21%;巢湖水质由劣Ⅴ类变为Ⅴ类,营养状态指数由57变为60.1。
但是,也有水域水质未得到改善。比如,滇池草海水质一直为劣Ⅴ类,营养状态指数均为72,滇池外海水质除2004年为Ⅴ类外,其他年度均为劣Ⅴ类,营养状态指数由64变为69。
整体看,“三河三湖”目前整体水质依然较差。环境保护部对“三河三湖”347个国控断面2007年7月1日至2008年6月30日的水质监测情况显示:淮河、辽河为中度污染;海河49.2%的断面水质为劣Ⅴ类;巢湖平均水质为Ⅴ类;太湖平均水质为劣Ⅴ类;滇池平均水质为劣Ⅴ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