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的创新投入全国靠前,但产出却全国靠后,这是为什么? ”中国安徽创新人才发展论坛昨天在会展中心举行,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院长吴江在演讲开始时,提出的一个问题,让现场观众陷入思考,吴江说,安徽非常重视科技创新,但科技创新尚存5个软肋。
竞争力与东部省份有差距
吴江说,安徽正在加快建设创新型安徽,对自主创新非常重视,但同东部省份比,还有不小的差距,表现在创新能力综合得分偏低,统计发现,目前安徽创新能力综合得分仅为25.62,在中部地区甚至也不占优势,而浙江则为86.84。
不过也有可喜之处,从安徽近几年对创新的投入看,投入总量不断增加,在全国靠前,“投入要有产出,但就目前看,安徽的创新投入产出不尽人意,产出非常小,表现在专利申请量少,不少企业有投入无产出,而反观东部及一些科技强省,专利的申请量要远远大于安徽”。
急需破解软肋
“无论是创新还是创新人才培养,安徽都还要破解一系列问题,最明显的有5个方面”。吴江说,这些问题主要是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短缺,企业创新能力不足,创新的供求点错位,创新体制和机制不完善,另外,科研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
吴江结合他在全国的调研情况说,目前安徽与全国一些省份一样,科研及创新重点集中在城市,农村、企业及经济领域等最需要创新的地方,人才却严重缺乏,结果造成去企业的人才非常少,68%的人才集中在科研院所及科研机构,由此,目前九成以上企业一年内几乎没有一项专利。创新供求点错位,主要指人才培养,不重视实践,应用性人才太少。另外在人才使用的机制上,是职称重要,还是资历重要,或者原创更为重要,观念博弈造成改革滞后,这些问题都应认真研究。
论坛精彩观点:
什么是人才,人才首先要“顶天”,在某一领域要拔尖;其次要“立地”,就是能适应发展需要。只有基础厚实,又专又红,勇于创新报国的人,才符合人才的内涵。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党委书记许武
真正的人才,眼界不能只盯着周围或国内,要敢于在世界上比一比。中国“梦时代”已经到来,中国的人才应该有世界的眼光,要有远大的理想,要有沉重的历史责任。
——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数学统计系主任沈善普
人才培养,关键是能力的培养,甚至跨文化人才培养,在德国,人才培养更注重应用,并与实践紧密结合,这种模式中国应该借鉴。
——合肥学院·安徽德语培训中心文教专家马提亚斯·迪克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