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银川10月31日电(记者艾福梅王亚光)今年63岁的李文涛用汤壶装满自来水,放在炉子上烧,他说:“现在喝上了自来水,终于不需要再用苦水招待客人了!”
李文涛家是记者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惠安新村随意敲开的一户农家。在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帮扶下,包括李文涛在内的254户家庭于2007年底从同心县山区搬到现在这个地势平坦且可以利用黄河水灌溉的地方。
“我们家以前在同心窑山李家山村,平时喝的都是苦水,遇上连年干旱,苦水都没的喝,不得不走27公里到县城买水吃,一车(约1.2方)水得70块钱呢。”李文涛告诉记者。
同心县地处宁夏中部干旱带核心区,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基础薄弱,属国家级贫困县。其中,窑山、张家塬等6个乡镇构成同心县的干旱山区,虽有耕地100万亩,但全部为靠天灌溉的“望天田”,一遇干旱便颗粒无收,使得这个区域内的13.3万人成为贫困县里最为贫困的人群。
中国政府于1999年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涉及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内蒙古、广西12个省份。这一地区占全国国土面积逾七成,人口约占三成,但上世纪末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却只有东部的40%。
转瞬10年,这一被认为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难度最大”的开发战略已取得良好开局,原本是中国经济“洼地”的广大西部地区,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动下快速崛起,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居民收入等均取得突破性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