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上一分钟,在台下,路建康需要掌握了大量的细节,如何召集学生,到哪报批充气物,到哪联系飞机,动用解放军找哪个部队,怎么用武警的渠道,燃气、供气谁负责等等。
而在台上的每一分钟也让路建康提心吊胆。“很多时候完全是靠运气。”他说,“奥运会开幕的点火仪式,在彩排时并不成功,那天实在运气,老天长眼。”
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路建康放过话:“如果国旗升不起,胡总书记的话筒不响,我就跳楼。”为此他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他放了两个话筒,每个话筒里面有多个麦克风,同时还在主席台上接上隐形麦克风,防范“话筒不响”。
但即便精密的部署,也有失算的时候。1999年9月9日,路建康的团队在天坛搞“九九归一”的大型活动,他们的计划是在这天的9时9分9秒由56个民族汇聚成“九九归一”的画面。
“最后的四秒,技术人员走神了,太遗憾了。”路建康说。
2006年8月第11届世界青年田径锦标赛,路建康组织开幕式大型活动,活动的高潮是无数颗星球伴随一个硕大的地球冉冉升起。在现场器械却出了故障,“所有的星球都升起来了,就只有地球没有升起来。”
路建康当时都被汗打湿了,“可能观众没看出破绽,我们一看这个画面就知道完蛋了。”
每一次创新都挖空心思
2006年4月16日,是路建康圆梦的一天,北京奥组委举行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开闭幕仪式主要工作人员聘书颁发仪式。路建康被聘为制作总监,与总导演张艺谋共事,成为五个总负责人之一。
这个时候,路建康已经听到很多反馈:“大型活动团体操似的表演是人海战术,缺乏新意。”而路建康的看法是:“大型活动创意和风格谈不上什么过时,只是在国内见得多了,久而久之就缺乏新意,事实上,国外想搞我们这种人海战术,还没有人员和训练条件。”
奥运会让路建康印象深刻的是总导演张艺谋向他提出的一个创意。张艺谋希望让几百个字模活起来,每个字都可以迅速准确地上下移动,合起来组成一个活的图案。
路建康的团队马上开始研制活字模型。896块字模需要896个演员操控,制作人员采用“剪刀叉”的方式,将道具的骨架设计成可以张合的活动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