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24日,一位国务院下属部门相关人士向媒体透露,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提前至11月25日召开,不过一位全国人大财经委的官员也透露,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有可能要延期举行,即可能在12月10日以后举行。
中国广播网11月25日报道 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何时召开,仍无定论。昨日(24日)一位国务院下属部门相关人士向媒体透露,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提前至11月25日召开,不过一位全国人大财经委的官员昨日(24日)也透露,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有可能要延期举行,即可能在12月10日以后举行。
本月底召开可能性不大
按惯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前,新华社将预发消息,中央政治局常委和正部级官员也将悉数出席。但不仅新华社至今未发布有关消息,而且,若提前至本周召开,则正在国外进行外事访问的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和将于26日赴法访问的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均将缺席,因此提前至本月底召开似乎不太可能。而国务院某部正部级官员的秘书昨日也表示,他们至今未接到参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通知。
不过,围绕明年的宏观政策调整和预测,最近一周内,各经济学家和研究机构组成的“智囊团”赶在会前,为明年的经济政策和宏观调控出谋划策。
货币政策:需“软着陆”
随着中国经济企稳回升、货币信贷天量增长及资产价格快速上涨,货币政策是否应当转向的争论正在日趋激烈。多名经济学家表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不会发生改变,毕竟经济回升尚需增强信心。但在后危机阶段,政策的调整和退出问题急需提前研究。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尹中卿表示,中国所实施的一揽子计划、以及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只是扭转经济增速过快下滑的短期政策,而现在面临的则是这些政策的软着陆问题。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货币政策应以“抑制资产价格高涨”为目标已达成共识。被中长期投资项目和地方政府“双重绑架”的货币政策如何在数量退出与价格退出上面临着两难选择。
调结构:仍是明年重点
由于扩大内需的4万亿元投资等一揽子计划拉动加上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今年“保八”问题不大。近期的种种迹象表明,目前的国家宏观调控重心在发生转移,主要是从前阶段的扩大投资的总量政策为主,转为结构调整为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研究员张立群认为,4万亿元投资以及各级地方政府的投资,在“保增长”的过程中,政府的参与程度在提高。抑制产能过剩行业的建设仍是重中之重。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撰文报告则认为,“以进为退”、保持中国较高的增长速度、在高速中调结构和促改革、在连续性中谋退出,可能是中国近期的最佳选择。
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扬则表示,当前需要做的是优化投资结构和经济结构。在第三季度国家统计局监测的24个行业中,有21个行业存在不同程度的产能过剩。
防通胀:是重点但非主线
此外,如何防通胀,有望成为即将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布防”重点之一。
尹中卿表示,在流动性过剩以及输入型通胀影响下,通胀迟早会来,预防未来通胀的工作还需要放在重要位置。但防通胀是否会成为明年经济工作的主线呢?经济学家表示,由于通胀处于可控范围,因而将会处于相对稍弱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