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民生关键词之三:看病贵看病难
医疗同教育、住房一起,可谓新时代的“三座大山”
刘蔚,女,30岁,湖南衡阳人,某事业单位职工
打分:90分
“2009对于我来说,是幸福而又充实、满足的一年。虽然有了孩子后,家庭开支节节攀升,但回头看看也很有收获。现在唯一的心愿就是孩子不要再生病了。孩子病着的时候,感觉天都要塌了。”
刘蔚的孩子今年得了肺炎,病情反反复复。第一次上医院时还只是咳嗽,医生不管三七二十一就用抗生素,打了6天吊针,就花了近1000元。后来住了8天院又花了2000多元。
这一年折腾下来,刘蔚感叹,医疗同教育、住房一起,可谓新时代的“三座大山”,压得她喘不过气来,自己一个人的收入全扔里面了。家里却还急需买辆车,因为好几次孩子发病,他们只能打车去离家挺远的三甲医院,却经常抱着孩子等20分钟都拦不到车。
其实家门口也有社区门诊,但刘蔚担心技术不行,药也不行。可到了三甲医院,别说排队挂号,拿着药等护士打吊针都能等个四五十分钟。
本报社调中心曾在年初进行一项调查,在对2009年的预期上,50.1%的人首选“2009年是新医改元年”。
随着新医改的逐步推进,一系列政策也开始浮出水面。近来最引人注目的消息是,发改委、卫生部和人保部日前联合发布《改革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的意见》,医药价改由此定调——提高诊费,降低药价。
对此,网友直言不讳地表示:站在公众角度,“以药养医”也好,“以技养医”也好,其实都是伪命题,归根结底还是“以民养医”。在当下,关键是要加大政府投入,打破医疗资源的垄断。
要打破垄断,前路依然艰难。但一则令人振奋的消息是,今后将允许医师多点执业,这一政策目前已在部分城市实行。调查显示,70.7%的人相信这有利于解决医疗资源不均衡的问题。
北京协和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院长黄建始表示,现在医药收费有“三高三低”。“三高”即药费高、手术耗材费高、检验费高;“三低”即医生工资低、护士工资低、手术费低。最便宜的偏偏就是最值钱、最稀缺的资源。现在最需要的就是解放医生。
公众最焦虑当前医疗领域的哪些问题?本报社调中心调查显示,“看病贵问题”依然排在首位,关注率达到80.4%。其次是“看病难问题”,65.5%的人选择。接下来依次为:提高社区医院医疗水平(59.8%),医患关系得到缓解(37.2%),实现先看病后付钱(35.3%),政府鼓励社会资本兴建医院(32.0%)。
2009民生关键词之四:贫富差距
“这么多年了,我们的工钱就没按时发全过”
董光胜,男,40岁,安徽巢湖人,建筑工地队长
打分:80分
“条件是一年比一年好。工人以前抽3元一包的烟,现在能抽5元一包的了。一礼拜还能加两次肉菜。但和城里人还是没法比,他们单位什么都发,我们什么都得自己买。”
今年工地上工钱涨了,大工现在是90元一天,小工65元。到年底的时候,董光胜就能给家里寄上15000元了。这是他们一家人这一年的全部收入。
对董光胜来说,有两笔花销是怎么都少不了的。一是上初中的儿子的教育费用;还有一个是“人情消费”,村里头有人结婚、过生日,都要送红包,每个红包至少得200元,亲戚近的还要五百、一千。“刨开这两笔就剩不了多少了。可不敢再随便乱花,一家三口还有老母亲,都得靠这个钱过活。”
12月5日~7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要加大国民收入分配调整力度,增强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消费能力。如何寻找促进消费的突破口,会议明确指向了农村。
不过,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今年3月的一项针对惠民政策的调查显示,有66.0%的人认为,惠民政策最大的问题是无法落实或在实践中打折扣;60.0%的人认为惠民政策应该雪中送炭,而非锦上添花。
离过年还有两个多月,在山西打工的农民工老刘,就开始着手讨要工钱了。他虽然在工地上干了30年,但讨工钱这件事对他来说,仍然是一年中最困难的坎儿,要提前两个月就盯紧老板。经常就有老板趁着不注意就溜了,越是快过年,越容易找不到人。
但是,不管提前多久,老刘的工钱总是要到年三十当天的下午才能拿到手,而且通常收到的钱不到总数的一半。“他们看准了我们挨不过三十,能拖就拖,最后给一点打发我们回家过年。年年都有文件说不能拖欠农民工工资,可这么多年了,我们的工钱就没按时发全过。”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燕继荣指出,真正直接面对老百姓的还是基层,但基层政府权力又最小、资源配置最稀薄,这也造成很多政策落实困难。
本次民调中,公众还表达了自己在2009年努力追求并已实现的最大愿望。排在第一的是“健康”(14.7%),其次是“事业成功”(11.6%),接下来还有:买房(9.9%)、爱情(9.6%)、就业(8.2%)、升职(7.7%)、旅游(5.8%)、买车(5.1%)、结婚(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