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持现状发展慢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北京高校博物馆的发展不平衡,学校领导重视的发展得好些,如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博物馆得到教育部的修复专项拨款1000万元,加上学校配套资金近400万元,已迁入新建的大楼,建筑面积扩展到共三层楼近1400平方米,完成装修后即将重新开展;北航航空馆得到学校的前期投入,2011年新馆开馆后建筑面积将由旧馆的7000平方米增加到15000平方米,硬件设施水平也将大幅提升。
不过,多数的北京高校博物馆还是在维持现状中艰难生存,多年徘徊不前,新征藏品、馆藏品定级、库房改造、专项投入等,都较少得到有关部门和学校的垂青。
宋向光告诉记者,北大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的展厅有2000平方米,库房有800平方米,十几年一直未变,都显得很小了。馆内虽有1万多件藏品,但与北大在考古界的地位很不相称,也无法展现中国考古的全貌。许多藏品都是上世纪20年代、50年代的,近年来的藏品大都是北大师生考古发掘带回来的,靠花钱收购回来的藏品非常少,因为馆里没有这笔经费。
由于经费所限,许多高校博物馆没钱保护珍贵藏品。韩国军说,北航航空馆老馆每年的门票收入仅有五六万元,非常紧巴,几架经历过“二战”的文物价值极高的飞机只能露天存放,任凭风吹日晒,因为实在没有钱给它们盖个棚子。
因缺乏用于布展的资金,多个高校博物馆只能将一些珍贵文物长年锁在库房里,难见天日。
经费和人员配备制约高校博物馆发展
多位高校博物馆负责人向记者反映,经费少和人员配备不足是制约高校博物馆发展的关键因素。
北大地质博物馆馆长江大勇说,该馆一年的运行费用至少要10万元,每年他们都要为这些钱头疼。馆里的电话费、复印费等日常费用都经常无法解决,要靠馆里兼职老师从自己的科研课题经费中出。此外,人员编制严重不足。博物馆的陈列馆有500平方米,标本档案馆有1000平方米,拥有建馆100年来收集的大量珍贵标本,这么大的馆却只有1个正式编制,另外的6人都是兼职。
宋向光说,因为编制所限,博物馆工作人员多由相关专业的教师兼任。在这种人员配置结构下,博物馆不负责员工的技术职称评定、奖励机制落实工作,挫伤了其工作的积极性,使博物馆的专业性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