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名焦点人物小档案:
阎寿根,1948年出生,浙江兰溪人,毕业于杭州大学,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1965年参加工作,历任乡镇党委书记、中共兰溪县委常委、兰溪县常务副县长、兰溪市委副书记、中共金华市委组织部副部长、中共武义县委书记、中共衢州市委常委、副市长、中共衢州市委副书记、中共金华市委副书记,现任金华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在担任武义县委书记和在衢州市政府分管农业、农村工作期间,他心系三农,对山区农业开发股份合作制作了积极探索,并在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业名牌战略、农业标准化和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方面与农民群众进行了大胆实践,走出了一条山区发展的新路子。2005年担任金华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后,他利用业余时间,用手中的镜头探寻自然和社会的奥秘,对金华的民间传统文化进行了研究,出版了《八婺神韵》、《古婺奇葩》、《魅力婺剧》等多部摄影作品。在刚刚结束的“和谐世界”全国市长摄影艺术大展中,担任组委会执行主任。经绿色中国年度焦点人物评委会评议,阎寿根获2008绿色中国年度焦点人物提名。
我常常在想,我们眼中看到的世界以一种什么样的姿态进入人的心灵,它们在我们的心灵中又将激起怎样的波澜?人作为地球上的群居物种,又是如何扮演着他的社会属性和自己?而我苦思不得其解的这几个问题,在浙江金华、在一个人身上都找到了答案。他就是金华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摄影家阎寿根。
金华是一个位于浙江省中部的城市,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构成了金华的文化特色。这里自秦王嬴政二十五年建县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这里素有“小邹鲁”之称,历代人才辈出,骆宾王、吕祖谦、李渔、陈望道、吴晗、艾青、严济慈等政治文化精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阎寿根出生在兰溪县的一个乡村的农民家庭,是地地道道的金华人。也许是承袭了金华文化前辈热爱土地的性格特点,也许是从小就在土地的滋润下成长的缘故,阎寿根对泥土、对农民有着特殊的情感,以致大学毕业走上从政的道路后,依然是处处想着脚下的泥土和泥土上劳作的人们。
心系泥土关爱农民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农村迈出了改革的第一步,从安徽凤阳小岗村开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行。家庭承包责任制打破了长期以来的大锅饭,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使农民解决了温饱问题,开始寻求更大的发展。1991年,阎寿根调任武义县委书记。作为全县30多万百姓的带头人,如何经营好武义县的200多万亩土地山丘,使老百姓的生活富裕起来,成为阎寿根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
武义县是个传统农业县,10年改革,农村经济虽已得到长足发展,但农民人均收入水平仍然较低,南部山区13个乡镇还戴着贫困地区的帽子。
农村怎样才能摆脱贫困,实现富裕的目标?振兴武义农村经济的突破口究竟在什么地方?调研,唯有调查研究才能真正找到出路。于是,阎寿根带领县委、县政府一班人,带着这些问题开始了深入乡村的调查。
这场调研关系到全县30万人口的生计出路。阎寿根非常认真,他坚持调查研究不能走过场,要真正做到摸清家底、找到问题。经过不断的走访、了解,他们掌握了第一手的材料:武义县山丘广阔,全县有180万亩山,其中近25万亩荒山、疏林山,还有1万多亩水面可供开发。在武义开展多种经营,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大有文章可做。
有了发展方向只是第一步,如何实施的问题又摆在了阎寿根的面前。在调研中,阎寿根发现了阻碍综合开发的几个主要矛盾:1、土地承包到户与发展集体经济的矛盾。2、山林小块承包与适度规模经营的矛盾。3、农业作物区划要求与农民开发愿望的矛盾。山区农民有发展多种经营的积极性,但是林地承包到户之后,土地分散,加上各家各户农民发展思路不同,很难实现规模经营,也影响了开发的步伐。
问题虽然很多,但阎寿根坚信只要解放思想,坚持从农民利益出发,就一定能找到解决的办法。经过反复思考,不断研究,一个以土地承包使用权入股,实现土地承包使用权流转和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引导农民走上适度规模经营道路的农业股份合作制思路逐渐清晰。
农业股份合作制有土地入股、劳力入股、资金入股、技术参股几种形式,各农户可以根据自己承包责任山自留山的面积、土地条件、家庭经济条件和劳力状况自由选择,有地出地,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入股多,得到的分成也多,不入股者不分成,体现了谁开发谁得益和按劳分配的原则。在当时,这种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经营方式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一下子将武义县农民的积极性调动了起来。
将股份合作制引入开发农业,不但吸引了农民,而且使全县都动了起来。仅仅一年的时间,武义县以各种股份合作制形式开发的经济特产基地就达25226亩,造林26777亩,品种涉及蚕桑、茶叶、水果、干果等,真正使农业资源得到了合理开发利用,实现了开发区域化、规模化和商品基地化。
出生于农村对土地和农民有着深厚情感的阎寿根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调任衢州市副市长,主管的依然是农村工作。那时全国农产品逐渐丰富,买方市场初步形成。农产品数量的扩张加剧了市场竞争,也给农村工作者和广大农民带来了向何方走的困惑。
1995年9月,阎寿根到日本考察肉牛、水果和蔬菜的产销情况。在岐阜,他参观了这里柿子的加工和销售。岐阜县丸金青果株式会社是当地柿子产量首屈一指的企业,它们有自己的柿子园。高超的栽培技术在柿子园中随处可见,树冠整齐,每一根枝条上都挂着黄熟的柿子,它们大小均匀,个头很大。阎寿根最感兴趣的是柿子的销售。企业负责人告诉他,他们的柿子都销售到北美,价格很高,比苹果还贵;他们的包装箱上都有自己一家的照片,而且每个塑料袋上都印有“金”字的牌号,这样柿子的名声就越来越大,销量也比过去扩大了几倍。
日本之行对阎寿根的启发很大。他认识到农业不仅是如何栽培种植,更重要的是如何包装、销售、打出自己的牌子。经过大量的调研和深入的思索,阎寿根和他的同事们在浙江省率先提出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实施农业名牌战略的思路。随着对农产品加工、流通等农业龙头企业重点扶持等举措的实施,衢州市形成了一批在全国叫得响的农业名牌,在消费者心中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时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的陈锡文对阎寿根他们的改革给予了这样的评价:阎寿根长期从事农村领导工作,熟悉农业、农村和农民,对新形势下农业农村发展的新问题以及广大农民立足实际的探求都有深切的了解和体会。他通过调查研究,把中央的精神、农民的创造、农村的实际以及外地的先进经验有机结合,融为一体,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思考着改革中的许多前沿问题,提出了不少独到的见解和有价值的建议。
阎寿根对记者说:“我出生在农民家庭,以后的任职和分工又使我有机会长时间接触农业农村工作,这些都使我对农业农村农民怀有深厚的感情。农村改革的主体是广大农民群众,他们才是真正的英雄。”
纵情山水镜中寻金
面对纷繁复杂的自然,人到底在其中充当怎样的角色?是享受大自然赐予我们的食物、景致,还是在自然的一草一木中找寻属于自己的事物?面对这样的问题,每个人都会给出自己的答案。阎寿根的回答属于后者,只是他在自然中找寻的事物不是一个,而是多个。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人都有他的两面性。阎寿根的一边是纷繁复杂的行政事物,一边是姹紫嫣红林林总总的自然世界。他的两面差距很大,以致很多人无法将他金华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的身份和一个穿行于乡野的摄影家联系在一起。由于摄影方面的突出成就,阎寿根在刚刚结束的“和谐世界”全国市长摄影艺术大展中受邀担任组委会执行主任。
“20世纪70年代,还在大学读书期间,我就喜欢摄影了。一直到现在,我还保存着那时我自己拍摄、冲印的已经严重褪色的一些黑白照片。”谈话间阎寿根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年代。
摄影是一门苦与乐的艺术,它的形式是光与影,但它实现的手段除了相机本身之外,就是摄影者不停地奔波。金华,这个有着千年文化传承的地域,给了阎寿根最初奔走的激情。
2002年,阎寿根从衢州调回金华工作。长时间的文化积淀和幼时的爱好使他开始钻研摄影理论和技巧。从相机到镜头,从胶片到数码,从传统到现代,短短的时间里阎寿根在思想上跨越了百年的步伐。
“摄影创作要有灵感和天赋,但是我认为灵感不是天生的,它的基础是对摄影技术、技巧的熟练掌握和运用,摄影更需要激情。著名的写实主义大师尤金史密斯讲过,他是用百分之十的天才、百分之九十的勤奋来拍摄照片的。勤奋就是艰苦地学习,就是反复地实践,就是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客观世界,而做到这些就需要激情。”
宋代诗人李清照曾经在金华写下“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的千古绝唱。在这片文化积淀厚重的家乡热土上,阎寿根开始了关于影像的奔波与实践。他走进花的世界,凝神于茶花的壮丽、兰花的幽雅、牡丹的雍容、菊花的沧桑、梅花的不凡、荷花的纯洁,用镜头纪录下自己感知的一切;他由家乡的古朴民居开始,一个村一个村地走,为了那些久远的记忆和永远的辉煌,在凝固的历史建筑中找寻心底的激动;他深入民间,在集市、庙会、节日、民俗中探寻草根文化的思想深度;他也曾多次流连于婺剧的唱念做打,在演员的举手投足中唤醒自己儿时的记忆……
有人说摄影是选择的艺术,从专业上讲,是画面关系和美学理念的选择,这种选择充满了主观的意味。首先是摄影者的文化根基、文化积淀,当然这些应当源于生活实践,他们决定了摄影者的方向和成就。
翻开阎寿根的摄影作品,我们就可以看出他的选择。《八婺神韵·阎寿根古建筑摄影作品集》,展现的是金华九个县市区的古建筑,拍出的不仅仅是画面、色彩、光影效果,而且有着可以叫人肃然起敬的空间特质和深层内涵。其中有卢宅肃雍堂和义乌黄山八面厅,那恢弘的气势、端庄而规则的木格门扇;那似飞如跃像壮士扬戈出征一样的马头墙;那粉墙黛瓦的朴素高雅;那精美绝伦的木构梁架与门窗雕刻和雕刻中寓教于乐的深层含意,处处都准确地再现了婺州民居这个儒家传人生存空间环境的气质和品位。正是由于生于斯、长于斯、爱于斯,才使阎寿根准确地找到了自己的表达方式。
说起自己几年来对金华民间文化的拍摄,阎寿根激动异常:“什么是民间文化、草根艺术?你看看元宵灯会那些人头攒动的场面就会知道一切:是那些赤脚的农民自己制作起来的各式各样的龙灯,有板凳龙、滚地龙、布龙、纸龙、竹龙等等;是成千上万的百姓从四面八方汇聚起来,舞动着各种想象丰富、制作精美的高昂的龙头和美丽的花灯。他们选择在祠堂、大厅、院落,或是在晒场、草地,在层层人浪的相拥下尽情展现自己的快乐和幸福。只要你深入到民间传统文化生活之中,就可以全面地体会和领略农民群众、草根百姓的真正聪明才智。”对自己拍摄中的艰辛阎寿根很少提起,只告诉记者自己曾两上可可西里无人区,在非洲与一只土狼擦肩而过,他仿佛在说别人的故事。
在办公室,刚刚开完会的阎寿根没有来得及吃午饭,就兴致勃勃地和记者说起了自己对摄影的理解。从他的言谈话语中,记者感受到他对金华这片土地的热爱,也深深感受到他的性格特点:不管做什么,只要做出了选择,就要把它做到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