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看病难、看病贵是重大民生问题,也是一个热门话题。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推进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努力建成覆盖全国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初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对此,代表们畅所欲言,纷纷为解决看病难、看病贵“把脉”。
基层医疗服务须加强
报告指出,今年要全面完成规划支持的2.9万所乡镇卫生院建设任务。今后3年内中央财政再支持5000所中心乡镇卫生院、2000所县级医院和2400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国家为什么如此重视基层医疗体系的建设呢?采访中,全国人大代表、民建浙江省副主委车晓端说,农村基层医疗卫生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服务中心为枢纽、村卫生室或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基础。他以绍兴县杨汛桥镇卫生服务中心为例,介绍了基层医疗点的作用。该镇卫生服务中心从成立之初,工作人员就结合居民健康检查,走家串户收集居民的健康状况,建立健康档案。对筛选出来的重点人群,尤其是慢性疾病患者落实社区责任医生,提供跟踪服务。卫生服务中心推行“社区医生联系家庭责任制”,24小时接受咨询求助。
车晓端说,去年,绍兴市启动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补偿机制改革试点工作。主要做法是实行基本医疗药品零差率或降价销售,其减少的利润由财政给予补助。试点工作表明,实现了“一升、一降、三满意”(即门诊人次上升,门诊费用下降,群众满意、政府满意、职工满意)的初步成效。解决看病难,减轻患者的负担,“关键要加大力度,重点支持和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和城镇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能力建设,在保证基础医疗覆盖的情况下,使优质医疗资源分布得更广泛。”
激励卫生人才下基层
在破解看病难、看病贵时,有一种现象不容忽视,那就是老百姓希望遇到医术高、负责任的好医生。
全国人大代表、温州医学院副院长吕帆说,目前,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有了很大改善,但医务人员不稳定,医疗服务能力弱,难以满足需求。
“现在,一些地方采取‘对口支援’,让申报晋升职称的医务人员按规定到基层医院指导医疗工作或开展医疗服务,但这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少、医疗服务水平不高的现状。”吕帆认为,要保证人民群众享有安全、有效的基本医疗服务,培养一支稳定的、具有较高医疗服务水平的社区和乡镇骨干医疗队伍势在必行。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中医药大学教授李大鹏建议,有关部门应当研究制定激励卫生人才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的政策,尤其要扎根农村、边远地区。同时,政府应加强对基层医务人员的培训,及时更新医学知识,丰富临床经验,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基本药物制度要配套
“药价贵是造成农民看病难的一大顽疾。”全国人大代表、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肾内科主任王鸣告诉记者,现在,一些便宜而管用的常用药已经从药店里消失。
“例如有种叫‘APC’的退烧药,效果不错,价格低廉,可现在药厂已经不再生产了。还有一些B族维生素也不见踪影,厂家经过包装后,改个名,成分一样,可价格就大不一样了。”王鸣说,为了追求更高利润,一些企业通过改剂型、改剂量、改包装,推出新品种,同时提高价格。
王鸣认为,作为医改的重要环节,建立基本药物目录时必须对廉价药给予保护,一方面药监部门应出台政策,限制廉价药改剂型上市;另一方面,相关部门可以对廉价药的生产企业给予一定优惠和补偿,例如减税或以保护价收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