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7%(上年同月为下降1.6%),涨幅比上月扩大1.2个百分点。其中,城市同比上涨2.6%,农村上涨2.9%;食品价格上涨6.2%,非食品价格上涨1.0%;消费品价格上涨3.0%,服务项目价格上涨1.7%(3月11日国家统计局网站)。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作为2010年主要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之一。而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2.7%,距离3%的涨幅仅仅相差0.3个百分点。通常认为,一个国家CPI如果突破3%,即意味着通胀到来。那么,二月份2.7%是否预示着距离通胀已经不远了呢?
笔者认为,对2月份CPI涨幅2.7%大可不必反应过度。二月份正值春节,又加上好几次寒潮来袭,一些消费品价格出现了快速攀升状况实属正常。纵观历年春节期间,消费品价格特别是蔬菜价格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涨幅。其中,八大类商品价格有六种上涨二种下降,其中食品价格同比上涨6.2%,烟酒及用品类价格同比上涨1.6%,衣着类价格同比下降1.3%,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同比下降0.8%,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价格同比上涨2.4%,交通和通信类价格同比上涨0.1%,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同比上涨0.8%,居住价格同比上涨3.0%。从中可以看出,拉动CPI上涨的主要因素是食品价格,这与春节相关度非常高。
再一个需要关注的是,CPI同比上涨2.7%,也与去年基数低有关。去年2月份CPI同比下降1.6%,在这个低位上出现2.7%的涨幅,无论对百姓具体生活的冲击还是对今后物价的冲击都微乎其微。更加需要注意的是,随着春节结束,进入3月份以后,物价特别食品价格、蔬菜价格都开始从高位回落,相信随着天气转暖,价格会进一步回落。
但是,对于通胀预期仍然不能掉以轻心,因为未来推动价格走高的因素还有很多。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综合考虑了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因素、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传导效应、国内货币信贷增长的滞后影响以及居民的承受能力,并为资源环境税费和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留有一定空间。
看来,2010年资源环境税费和资源性产品改革是势在必行了。这将对居民消费价格将构成巨大压力,助推通胀作用不可忽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因素是中国不能左右的。近期,国际石油期货价格已经攀升到80美元以上,对一半以上石油依靠进口的中国来说,冲击可想而知。特别是国内信贷投放压力依然很大,一方面去年9.58万亿天量信贷对物价冲击的滞后效应仍在发威,另一方面,后几个月信贷投放刚性需求仍然很强,再一方面随着楼市调控越来越强、房地产信贷越来紧,一部分流动性可能从房市流入商品市场,对物价构成压力。
因此,对通胀必须始终保持高度警惕。继续收紧流动性的信贷货币政策调控不可有丝毫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