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市委常委、副市长冯继红介绍延安经济社会总体情况
延安市委常委、副市长冯继红介绍延安经济社会总体情况
全国网络媒体记者聚焦革命圣地延安
俯瞰延安城新貌
延安城夜景迷人
浙江在线4月3日延安讯(特派记者 沈华军) “第四届全国网络媒体陕西行”采访团今天(4月3日)抵达革命圣地延安进行采访。延安市委常委、副市长冯继红向全国网络媒体记者们介绍了延安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
延安位于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辖1区12县、166个乡镇,总面积3.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15.2万。延安城区处于宝塔山、清凉山、凤凰山三山鼎峙,延河、汾川河二水交汇之处的位置,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有“塞上咽喉”、“军事重镇”之称,被誉为“三秦锁钥,五路襟喉”。延安古称延州,历来是陕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延安之名,始出于隋。1937年,中共中央进驻,同年设延安市,为陕甘宁边区政府所在地。1949年,改称县,1972年,再设市至今。
延安是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和中国革命圣地。人文初祖轩辕黄帝的陵寝位于市内黄陵县桥山之巅,是海内外华夏儿女寻根祭祖的民族圣地。1935年到1948年,党中央和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生活战斗了十三个春秋,领导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新中国的基石,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党内的指导地位,培育了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
延安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煤炭储量115亿吨,石油13.8亿吨,天然气2000-3000亿立方米,紫砂陶土5000多万吨。延安是中国石油工业的发祥地,大陆第一口油井位于延安市延长县,石油开发已有百年历史,石油、煤炭工业也已成为延安的骨干支柱产业。
延安具有发展现代生态农业的良好条件,是世界最佳苹果优生区。林地总面积4338.6万亩,林草覆盖率57.9%。人均土地面积达27亩,土层深厚,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所产苹果、红枣、酥梨、羊肉、小杂粮等农产品品质优良,远销海内外。林果、草畜、棚栽三大主导产业已成为延安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延安人文旅游资源独具特色,发展旅游业具有广阔前景。以中华民族圣地黄帝陵、黄河壶口瀑布、黄土风情文化、中国革命圣地延安为主体的“三黄一圣”旅游资源驰名中外,陕北民歌、陕北大秧歌、安塞腰鼓、农民画、剪纸等民间艺术久负盛名,是西部地区独具魅力的旅游胜地。延安市内有历史遗迹5808处,革命旧址445处,珍藏文物近7万件,延安还有黄河壶口瀑布、全国最大的野生牡丹群和花木兰故里万花山等。中共中央军委和八路军总部所在地王家坪、中共中央旧址凤凰山、中共中央书记处所在地枣园、中共中央领导毛泽东等住处杨家岭均位于延安。延安是全国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延安精神三大教育基地,国务院首批命名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延安始终把民生工程放在重要位置,据冯继红副市长介绍,延安在陕西率先编制完成了民生八大工程五年规划,预计总投资135亿元。延安坚持把就业作为民生之本,综合采取政策保障,统筹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同时,进一步加大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力度,四年新增城镇就业近12万人,基本消除零就业家庭。实现了城镇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五大保险体系全覆盖,农村养老保险、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启动实施。完善了贫困学生救助、医疗救助等制度,提高了城乡低保标准,21万城乡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应保尽保。
医疗和教育是现今社会的两大难题,而革命圣地延安两年投入60亿用于民生项目,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全覆盖义和医保全覆盖,尤其是吴起、志丹还实现了高中免费教育。此外,延安还加快推进平价医院的建设,使“上学难”和“看病难”这两大社会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延安还率先启动实施了中小学蛋奶工程,并将范围扩大到非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寄宿学生,使19.1万学生受益。
坚持用延安精神建设延安,延安大力实施“能源化工强市、绿色产业富民、红色旅游兴业”三大战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乡面貌明显改观,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2009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721亿元,人均GDP居全省第二位;财政总收入263亿元,地方财政收入90亿元,人均财力居陕西省第一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21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258元,均高于陕西平均水平。一个现代化的延安正在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