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发展创新型经济作为主攻方向,把调结构抓创新促转型作为工作主线”。江苏这一发展思路,受到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的充分肯定。5月26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位置刊登了《创新型经济引领江苏发展》的报道,并发表江苏省委书记梁保华《以创新驱动经济转型升级》的署名文章,就江苏抢占后金融危机时期发展制高点、以创新驱动经济转型升级进行了重点报道和介绍。
《人民日报》的报道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抓得越早、越紧、越实,就越能打开新局面,赢得发展新优势!”在连续18年实现两位数增长、人均GDP接近6500美元的关键阶段,经济总量居全国第二的江苏坚定踏上创新型经济之路,力求继续保持综合竞争优势,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
上个月,江苏召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工作会议,省委书记梁保华强调,抢占后金融危机时期发展制高点刻不容缓,江苏“要把发展创新型经济作为主攻方向,把调结构抓创新促转型作为工作主线”。
依托这一思路,紧紧扣住省情,江苏重点实施新兴产业倍增、服务业提速、传统产业升级“三大计划”,为此已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性文件。
2009年,江苏区域创新能力首次跃居全国第一。当年全社会科技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达2%,基本达到创新型国家投入水平;科技进步贡献率已达52.3%。新能源、生物技术和新医药、新材料、节能环保、软件和服务外包、传感网等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茁壮成长,占全部工业销售收入的21%。
“新兴产业倍增计划”,正是着眼新兴产业发展的高成长性,基于江苏新兴产业发展先行一步、初具规模的现实比较优势。其目标是六大新兴产业今后3年销售收入翻一番,超过3万亿元,占全省工业比重升至30%左右,成为江苏经济的支柱产业和主要增长点。
“只有在自主创新上实现突破,才能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取得实质性进展。”省长罗志军表示,江苏将加快建立技术创新体系,高水平建设创新载体和服务平台,重点支持企业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目前,江苏16个国家级和省级高新园区集聚了全省40%的高新技术产值。
“十一五”期间,江苏服务业份额逐渐增大,人均增加值已由2004年的7006元增至2009年的17603元,绝对数和年增幅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相对于江苏制造业比重大、发展快的态势,与创新型经济发展要求比照,服务业增速仍不相适应。
差距就是潜力,就是增长空间。“服务业提速计划”提出:投资增长高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增速高于GDP增速,增加值占GDP比重每年提升1个百分点以上,力争3年提高5个百分点。在去年试点基础上,江苏将以国际协作的方式,实施持续3年的千人合作培训计划,将全省服务业管理人员与企业高管轮训一遍。
如果说加快发展新兴产业,是为了抢占新一轮产业竞争的制高点,那么提升改造传统产业,则是通过存量调整,继续保持传统产业的优势地位。按照“传统产业升级计划”,未来3年江苏将累计完成技改投入15200亿元,全员劳动生产率每年提高11%以上,新培育江苏名牌产品680个。
目前,江苏传统产业仍占70%左右的比重,而列入“升级计划”的纺织服装、冶金、轻工、建材四大行业,规模均居全国前列。业内人士分析,选择优势产业作为升级重点,切合江苏产业发展实际和转型需要。
当地多位经济专家表示,江苏实施“三大计划”,体现了全省上下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紧迫感,对江苏未来发展极具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