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后危机时代,江苏靠什么赢得未来?
“加快向创新型经济转型,是江苏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省委书记梁保华在全省领导干部学习会上的讲话,首次将创新型经济提升到全省发展大局的战略高度。
刚刚结束的全省经济工作会议,把“着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势头;着力发展创新型经济,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步伐”,作为明年经济工作的重点。
从今天起,本报推出《创新型经济看江苏》系列报道,从产业、企业、人才、产学研结合、高新园区等视角,全面展示江苏创新发展的现实模样。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我省刚刚破题,我们期待各地创造更多更好的做法和经验。
从韩国转型谋变造就“汉江奇迹”,到日本战略性新兴主导产业快速崛起,一部创新发展史正在各经济体不断复制。
“把战略性新兴产业放到优先发展的位置。”全省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着力发展创新型经济,在加快转型升级中增创新优势,在新一轮竞争中抢抓机遇、抢占先机、抢占制高点。
省委、省政府高瞻远瞩,科技部门先行培育、企业创新驱动,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崛起,正引领江苏创新型经济驶上发展快车道。
危机中,新兴产业挑起“保增长”重任
记者岁末来到位于泰州医药城的江苏省干细胞库探访。说是“库”,其实就是一个个冰箱。“可别小看了这个‘冰箱’,效益抵得上一栋几千平方米的大楼。”干细胞库负责人叶圣勤告诉记者。
一个冰库堪比一栋楼,一栋楼又造就了一座城。泰州医药城从引进研发机构和创新成果入手,短短三年多就在全国100多家医药园区中脱颖而出,成为国家级高新技术园区。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寒潮中,医药城去年依然吸引了超过100家新企业落户,产出200多项创新成果。
“发展创新型经济,就要抓医药城这样的产业集聚性强、以研发创新为带动的项目和产业。”省科技厅同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科技创新培育新兴产业,始于大面积抓科技成果转化。早在2004年,我省在全国率先设立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迄今引导社会总投入293.11亿元。一大批高水平技术成果迅速实现规模产业化,推动了新兴产业的快速崛起。
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软件和服务外包以及以新传感网为代表的IT通讯产业等一批高科技新兴产业,正挑起江苏“保增长”的大梁。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最严重的2008年第四季度,全省新兴产业增速达25%-40%,对全省规模工业产值增长贡献在35%以上。去年以来,新兴产业增速又明显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平均速度。
“从国际金融危机暴露出的问题看,必须加强创新。”南京大学党委书记洪银兴教授认为,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新光源、环保等领域的技术突破都可能推动产业革新,支持下一个经济增长周期。
事实上,一个以创新为驱动的新经济增长极已浮出水面。
全省光伏太阳能电池实际产量占全国60%以上、全球15%左右;
风力发电装备生产骨干企业100多家,高速齿轮箱、叶片、轮毂和回转支承等关键部件国内市场占有率达50-80%;
节能环保产业拥有2000多生产厂家,占据全国五分之一;
医药及生物技术产业年产值近2000亿元,医药产业总量规模占全国11.5%,制剂、抗肿瘤药、抗肝炎药、医疗器械等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
一大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崛起,踏出了江苏发展创新型经济的铿锵步点。去年全省保持10%以上的经济增长速度,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呈现“四个提高”的积极变化:一是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达2%,每年提高0.1到0.2个百分点;二是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产值比重达30%,平均每年提高1-2个百分点;三是新兴产业产值占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达38%,每年提高2-3个百分点;四是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产品产出占本土工业企业产出比重达45%,每年提高3-5个百分点。
除了已成规模的六大新兴产业,我省正在氢能、超导材料、机器人、有机发光显示等领域,对下一轮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进行前瞻布局,全省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将首次把研发投入占GDP比重、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顶层设计,与发达国家站上同一起跑线
站在美新半导体(无锡)有限公司的产品展示馆里,记者在总经理张卫的“启发”下,“看”到了40年后的自己:一个步履蹒跚的老太太外出时不慎摔倒,不省人事,周围空无一人。5分钟后,一辆救护车呼啸而至,“我”被及时送到医院,接受良好的救治。
“这是怎么做到的?谁看到了‘我’的信息?”记者大为好奇。
“很简单,就是你随身带的手机。”张卫指着一个指甲大小的方块说,“这是一个磁传感器,手机安上它,就成了一部以磁场为指针的GPS导航。一旦你周围的磁场发生变化,手机会自动感知信息,并将信息传送到医院。”
“明白了,这就是传感网——未来的一切都会‘说话’。”
加强以传感科技为代表的“顶层设计”,培育新一轮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江苏布局“后危机时代”的主动行为。
按照全省总体部署,江苏将重点加强对传感网、智能电网、纳米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新的产业技术创新部署,抢占未来全球竞争制高点。其中,我省加快集聚国内外传感网优势资源,建设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相关研究机构和企业已达150多家,环境监测、公共安全、智能交通等一批应用示范工程已经展开。
走马江苏,一批以自主创新为核心特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展现出令人鼓舞的现实模样。
掌握了全球薄膜太阳能顶尖技术的百世德太阳能高科技公司,能够将太阳能电池的发电量提高20%,生产的人力成本降低90%。继多晶硅之后,江苏有望开启一个薄膜太阳能产业的新时代。
荣获诺贝尔奖的基因工程项目“小核酸”,甫一问世就迅速在江苏落地开花。全国现有的10家小核酸研发生产企业全部在江苏,其中又有6家集聚昆山,江苏成为全国甚至全球小核酸产业的领军之地。
“发展新兴产业,需要改变过去的跟随战略。”专家指出,长期以来,每一场新科技革命都是首先在西方发达国家产生。现在情况不同了,在创新产业领域,我们和发达国家进入同一个起跑线。“大家机会均等,就看谁先起跑,谁跑得快。”
创新魔法,传统产业“化蝶”进行时
“产业创新不排斥传统产业,创新型经济包括传统产业的创新和升级。”洪银兴等多位专家多次强调这一观点。
江苏制造业基础雄厚,全省3万亿元的GDP中,大多是由制造业贡献的。在创新大潮的推动下,我省的传统制造业纷纷向高端(高科技)、高效(高附加值)、低碳、低能源消耗的“两高两低”方向升级。
记者在江苏熔盛重工有限公司看到,码头上,6条15万吨级以上的大船一字排开,等待交付;船坞里在建的还有目前全球最先进的深水铺管起重船,40万吨的排水量相当于大型航母的4倍,可以在3000米水下作业,配备顶级DP3动力定位和全自动铺管作业系统,集全球顶尖技术于一身,已掌握了全国第一、全球第五的订单量。
熔盛是我省造船业创新求变的杰出代表,而造船业又是江苏整个传统产业提档升级的缩影。省科技厅同志向记者介绍,过去,我省中间材料加工型企业很多,重大整机型产业少。有近2000亿元的汽车零部件,却没有大规模整车厂;一万多亿元的电子产业,但多数都是做元器件。现在情况不同了,风电全是做整机的;光电不仅做电池,还做组件和系统;电子产业做零部件的少了,做电脑整机的多了。
从零部件到整机,江苏企业走出了“做不大”的怪圈。从生产制造向研发、品牌两端延伸,则让传统产业争得了全球话语权。江苏阳光集团引进30多个项目团队,攻克面料设计开发、服装技术等领域的技术难题50多个。就在上个月,阳光在全球首创的可喷洗西服研制成功,西班牙、德国等国经销商争下订单,实现了“一匹精纺面料价值一辆轿车”的业内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