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将正式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启程之前,1月17日,胡锦涛接受美国《华尔街日报》和《华盛顿邮报》联合书面采访时强调,目前中美关系是“和则两利、斗则俱伤”,两国应该摒弃“零和”的冷战思维,不断扩大两国利益交汇点。
“明年是美国"大选年",也是中共十八大召开的时候,两国都将诞生新的领导集体,胡锦涛此次访美意义非凡。”隶属于外交部的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曲星认为,此次胡锦涛访美将决定中美下一周期的关系走向。另据了解,双方或在能源、技术等领域签署新的合作协议。
多项议题需沟通
事实上,在刚刚过去的2010年,中美关系发展得并不顺畅,双方在经贸领域和朝核问题上分歧严重。从美国两大媒体昨日的采访中不难发现,中美此次会晤需要沟通的问题可能比预想的要多,其中外资企业在华投资环境、关于金融危机、人民币国际化、中国的经济增长和政治体制改革都将成为焦点话题。
胡锦涛昨日对上述媒体表示,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是历史形成的,应该保持美元流动性的合理稳定,人民币在世界经济发展中发挥了一定作用,但要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将需要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
“利用外资是中国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重要内容,中国将为各类企业在华投资兴业创造稳定透明的法规政策环境、统一开放的市场环境、规范高效的依法行政环境。”胡锦涛说。
不过美方对此似乎并不满意,美国商务部长骆家辉日前呼吁中国履行向海外企业开放国内市场的承诺,骆家辉称,从根本上说,美方的所有诉求就是希望美国企业获得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
在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认识上,中美也存在分歧。中方认为,金融危机的爆发是美国金融市场创新中监管缺失引起的,而美方则把矛头指向中国过度储蓄引起的世界贸易不平衡。而在稳定世界经济的过程中,中美采取政策也截然相反。中国忙于收紧流动性,而美国却一再量化宽松,滥发纸币。
至于朝鲜半岛局势,中方力邀有关各方保持密切沟通和协调,为缓和紧张局势、维护半岛和平稳定作出了不懈努力。但美国始终没有坐到谈判桌上来。外界预计,朝鲜半岛问题将是此次中美领导人会晤的重中之重。
“在经济上,中美两国已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中国是美国第一大债权国,美国是中国重要的产品出口市场;政治上,双方都不愿看到朝鲜半岛出问题。”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一位专家昨日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
胡锦涛昨日表示,毋庸否认,中美两国存在一些分歧和敏感问题。但双方应该加强交流,增进互信,求同存异,妥善处理分歧和敏感问题,共同推动中美关系长期健康稳定发展。
多项协议将签署
尽管分歧严重,但在经贸领域,中美将继续演绎“政冷经热”现状。
《国际金融报》记者从中国美国商会获悉,胡锦涛访美之际将与美方签订多项协定,可能涉及美国向中国销售飞机及零部件、农产品和牛肉等。此外,美中贸易协议还可能涉及开发各种形式的可再生能源以及生物燃料和清洁煤技术。
早在1月15日,由商务部副部长王超率领的中国贸易投资合作促进团作为“先头部队”已赶赴美国,贸促团由400多名企业家组成,主要来自外商投资促进局,机电、食品土畜、轻工、医保、纺织等进出口商会以及相关企业,将赴美12个州和华盛顿特区开展贸易投资促进活动。
作为中美关系的基石,中美去年经贸合作完美收官。数据显示,去年前11个月中美双边贸易额为3469亿美元,同比增长30%。两国政府和商界人士一致认为,中美经济的高度互补性决定了两国不是零和博弈的对手,而是互利共赢的伙伴。
骆家辉日前表示,中国是美国继加拿大和墨西哥之后第三大出口市场,美国是中国出口产品的第一大国家市场。2011年美国对中国出口总值有望超过1000亿美元。
作者:马继鹏 发自北京 (来源:国际金融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