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被评为“中国十大杰出青年”、担任过苏-27战机团长的王少华,驾机进入某海域时,外军飞行员经常相互提醒,“王少华来了!王少华来了!”境外刊物评论:这是一支特别有战斗力的部队,一定要当心。
但他们不知道的是,为了铸就空中钢铁长城,飞行员们经历了多少次生与死的考验,全师官兵付出了怎样的努力?
上世纪90年代中期,这个师某团改装苏-27战机。由于缺少人才,缺少资料,没有经验,困难重重。
“外军飞行员能飞的,中国飞行员也能飞,而且要飞得更好。”师长刘树伟回忆,那段时间全团官兵铆足了劲,专挑复杂天候练技术、练战法、练协同……刷新了一项项苏-27战机的训练记录。
小雨、中雨、大雨……
白天、上半夜、下半夜……
云底高度200米、100米、80米……
能见度2000米、1500米、800米……
连续大强度滚动飞行1天、2天、5天……
超强度的训练,使雏鹰成长为雄鹰。苏-27战机,提前具备了全天候升空、全疆域到达、全时空作战能力。
2006年,这个师某团改装国产歼-10战机,首创歼-10战机实战背景下连续两次空中加油、单次航程最远、续航时间最长等6项纪录。
2000年3月,这个师受领研练打低空高速飞行小目标战法的任务。超低空高速飞行小目标由于速度快、高度低,不易被雷达发现。
面对难题,飞行员们查资料、翻战例,吃在训练场、睡在值班室,半年时间内研究了5套战法,并在演习中精确击落“靶弹”,首创世界空军史上用超音速歼击机击落低空高速飞行小目标的战法,被空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