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气象局办公楼10层的天气会商室
今天的北京城,白雪皑皑,银装素裹。在108天持续无降水后,北京终于迎来了一场久违的瑞雪。这是60年来北京最晚的初雪。
上午11时,记者在北京市气象台看到了最新的降水量信息统计:从昨天20时到今天上午11时,全市平均降水量为2.6毫米,为中雪级别,其中城区降水量为2.7毫米,昌平、延庆、怀柔降雪量较大,分别是4.9毫米,4.2毫米和4.3毫米,已是大雪级别。
气象台不眠夜
昨天21时30分 北京市气象局办公楼10层的天气会商室里,灯火通明。大屏幕上,全市天气云图实时呈现;电脑前,气象专家和值班预报员目不转睛地研究着多普勒雷达探测信息;气象局领导坐镇指挥,不时与前方观测点进行通话。
“今天21时前后,降水云团终于移至北京上空,首先影响延庆等北部地区,预计城区飘起雪花将在23时前后。”北京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孙继松告诉记者,语气中有掩饰不住的激动,“这次降雪全市能见白吗?”“肯定能,降水量预计在1至2毫米之间,一些地区还要大些。”
北京上次出现全市性降水的时间是去年10月24日,从那以后北京还没有一场全市性的有量降雨或降雪天气,截止到今年2月9日,北京持续无降水日已达108天。
连续百日以上的无降水在北京气象历史上是非常罕见的,今年的初雪之晚不仅创造了北京60年来最晚初雪纪录,一举将冬天初雪日推到来年二月份,而且还险些打破了“连续最长无降雪日”纪录。除1970至1971年冬季的114天连续无降水外,今年冬天108天的无降水日位居历史第二。
干渴的北京太希望来一场解渴的降水了。
“你看这是一张2月8日的北京气象干旱图。”北京市气象台乔林台长指给记者,图上用不同色块显示全市干旱程度。可以看到,东部、南部和东南部地区已基本处于重旱状态,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一半以上,还有很大区域处于中旱状态。“如果再不来场降水,北京干旱将加快发展。”
“01,01,我们这里下雪了!”
22时许 大屏幕上的内容换成了12个前方观测站点的实时动态显示。“看,延庆的雪花飘得真大。”有人惊喜地喊道。在一块标注有“延庆东门营”的录像视窗里,可以清晰地看到大片大片的雪花正随风飘舞,轻盈落下。“01,01,我是07,我是07,我们这里下雪了!”昌平站传来呼叫声。“好,继续观测。”坐镇指挥的北京市气象局谢璞局长语气里也透着高兴。
22时14分 密云站来报“已飘起雪花”。
22时33分 怀柔站来报“观测到降雪”。
22时35分 昌平站来报“居庸关已见白”。
共燃放碘化银烟条759根
23时许 记者来到位于办公楼7层的“北京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虽已是深夜,这里仍处于紧张工作状态,工作人员坐在电脑前密切关注着多普勒雷达探测信息,人影办领导正用电台与各个作业点联系,询问各地实时天气情况,关注着可能出现的任何一次机会。
“雷达发射的电磁波,碰到降水云团就会反射回来,降水云团的移向、移速、强度、高度等指标和数据,电磁波都能‘一网打尽’,如果具备作业的有利时机,我们会立即向作业点下达命令。”工作人员介绍。
“现在我们的工作站点上,人影作业员已做好了准备,这次主要采用高山地基燃炉作业方式。”人影办张蔷主任告诉记者,大部分人影作业点地处偏远,有的高山站点设在危险的山上,天气好的时候都不好走,若遇到降雪,可能会困在作业点下不来。“我们就曾被困在下山的路上,当时大雪封山,连续9个小时车无法挪动,非常危险。”张蔷表示,“只要天气条件允许,人影部门不会放过任何一次人工增雪的机会。”
夜已深,北京市气象局大楼里依然亮着灯,为了这场久违的降雪,这里将一夜无眠。
今晨7时 记者再次采访了北京市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主任张蔷。一夜没有休息的她看上去有些疲惫,但依然精神饱满,不时与作业点进行着通话。据她介绍,截止到今天早晨6时,全市9个区县的33个高山地基作业点进行了人工增雪作业,共燃放碘化银烟条759根。
对缓和农业旱情作用有限
8时15分 北京市气象台发布道路结冰黄色预警信号。
气象专家表示,此次降雪过程量不大,只能对地面表墒有一定缓解作用,对缓和北京的农业旱情作用有限,麦田旱情将持续。
本报记者 蔡文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