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富先老
中国经济50人论坛2011年会昨在京举行 有专家在会上强调——
“未富先老”将成“十二五”重要挑战
中国经济50人论坛2011年年会于昨日下午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
本届年会题为为“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的几个重大问题。在昨日的论坛中,关于中国宏观经济调控、中国人口老龄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等成为与会专家聚焦的重要议题。论坛成员、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在昨日的演讲中表示,中国人口变化的一个特点是“未富先老”,这将成为“十二五”最重要的挑战。
中国老龄化比例高
2009年,中国的老龄化比例已达8.3%,显著赶超世界平均水平7.5%。
“提及人口老龄化,我们过去更多的作为一般现象来看待,其实,其背后有更多的含义,特别是对经济增长的含义。”蔡昉在昨日的论坛上表示,中国人口变化的最大特点是“未富先老”,2000年,中国65岁以上老人占人口结构比重为6.8%,与世界平均水平完全一样,至2009年,中国的老龄化比例已达8.3%,显著赶超世界平均水平7.5%。
他说,没有办法让老龄化停下来或者退回去,也就是说,是发展阶段造成了人口转变阶段及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而非某一项政策造成,所以调控政策无法解决这一问题。“更重要的是,如果10年或20年后,我们的参照对象为高收入水平国家,和他们比我们并不老,甚至还相对年轻,最关键的是如何关闭未富先老的窗口。”
蔡昉说,“先老意味着要素发生变化,劳动力贵了而资本相对便宜了,也意味着我们丧失原来劳动密集比较优势;而未富则是说,我们不会再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在资本密集型产业中得到足够显著的比较优势,因此,我们面临着尴尬境地,这时比较优势不显著,我们需要进行选择。”
城市化率低于工业化率
中国经济50人论坛学术委员会成员樊纲表示:用各种方法推进农民工市民化,让农民在城里待下来,这是“十二五”规划的一个重点。
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经济50人论坛学术委员会成员樊纲则表示,工业化进程根本核心是劳动力转移,按目前分析数据,如果计算以农业收入为主要收入的劳动力,至少有30%~35%的劳动力是农民劳动力,尽管他们的收入目前仍在增长,但其收入也只是农民工的一半,照此不应出现民工荒及农民工工资上涨的情况。
“但现在,确实出现了劳动力工资上涨的情况,如何解释这个悖论?”他说,此悖论反映了中国的一个特殊情况,也就是我们的城市化率大大低于工业化。工业化率步速快,但城市化率低,劳动力进城了,把老人孩子留在农村。他表示,用各种方法推进农民工市民化,让农民在城里待下来,这是“十二五”规划的一个重点。
分析物价上涨应考虑四因素
本报北京讯 (记者赵琳琳、张莹、柳建云) 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扬在昨日中国经济50人论坛2011年年会上说,对于物价上涨,应从市场结构、国际传播、成本推动及类金融化等四方面因素考虑。
李扬认为,其一是市场结构问题,一般是从宏观角度去分析,但反过来也要找找宏观经济现象基础,比如,这一年来的市场参与度如何?交易合约怎么设计的?程序怎么样?对价格产生了什么影响。
此外,就是从国际传播的因素来考虑。此前被强烈关注的石油涨价问题,实际上包含炒作因素。
最后是成本推动因素以及类金融化问题,比如,金融资本炒作,对物价产生的影响。
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经济50人论坛学术委员会成员樊纲则在会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中国货币确实面临着流动性过剩的问题。
他认为流动性过剩有两方面,一方面是2009年,为应对世界金融危机的冲击,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结果造成贷款、M2增长过快,在情况变化后,一些过度发放的流动性需要回收,此外,是近两年有些外资包括热钱的流入,每个月每个季度都有外汇储备的增加,这也意味着国内流动性的增长,因此,要适当对冲掉这些新增的流动性。(赵琳琳 张莹 柳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