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这五年我们农村最明显的是发生了‘三大变化’。”谈及刚刚过去的“十一五”,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安康市旬阳县棕溪镇王院村党支部书记陈分新兴奋地说,“一是农村的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村里的道路硬化了,农民出行更加方便了。二是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十五’末时,我们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还不到3000元,‘十一五’末,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000元。农民的居住环境也得到较大的改善,现在全村80%的农户家住上了砖混结构的房子。三是各种保障机制不断健全和完善,农民享受到更多的福利。我们村新农合参保率达到100%,农村五保户、困难户的生活也有了保障。”
“村里的老人高兴地说,党的政策好,真想多活几年!”陈分新说。
全国政协委员、山西省政协副主席卫小春谈到,“十一五”期间,党中央、国务院贯彻科学发展观,保民生、促发展,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在医疗体制改革领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有效推动了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解决。
“‘十一五’之初,国家全面推开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同时铺开了城镇居民医保,改变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只有国家干部、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才能享受公费医疗的现状,使老百姓共享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成果。”卫小春说。
“隔山望得见、会面走一天。”在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贵州省,这是农村交通最真实的写照。山高谷深、沟壑纵横,交通建设投资巨大和长期欠账,曾让贵州山区百姓难以摆脱“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艰辛生活。
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交通运输厅党组书记彭伯元说,“十一五”贵州公路、水路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48亿元,是“十五”投资480亿元的2.6倍。到2010年底,贵州公路总里程达到14.98万公里,比“十五”期末增加10.29万公里,其中通村公路已经超过10万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