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家宝还引述了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对民生的定义,“民生就是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
温家宝强调,要将民生作为“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十二五”期间,我们要使社会更加发展进步,使国计民生的一系列重大问题都进一步得到改善,使人民生活感到安全,对未来充满信心。
“今后五年中国政府对民生问题的高度重视将超过以往,”中国社科院经济所研究员魏众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如今,国家具备物质能力来保障和改善民生。”
温家宝还透露“十二五”规划的年均经济增长率预期目标下调至7%。他说,我们要把工作的重点放在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上来,要把发展和所得到的成果用在民生上来。
他敦促地方政府和各级领导干部,绝不能再以牺牲环境的代价来换取高速增长、盲目铺摊子,指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是在于科技进步,是在于扩大消费,必须走内生增长、创新驱动的自主发展道路。
温家宝强调,现在我们就应该采取综合的考核指标,特别是效益、环境和人民生活的指标。只有这样才能够限制速度的盲目增长。归根到底,还有一个政绩观和干部的考核标准,就是我们看待一个干部、看待一个领导,他的政绩应该以人民群众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为最高标准,而不是以高楼大厦和项目作为最高标准。
温家宝还时时穿插自己考察时所见的感人细节,以此佐证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性。
比如,20多年前温家宝曾到甘肃偏僻山区的一户农民家里探访,盲人妈妈只提出一条解决困难的要求,就是能让孩子上希望小学;去年温家宝在浙江考察时,在一家超市看到一位母亲和一个孩子在吃饭,他们买了一份饭,孩子在吃,妈妈在看。这位贫困母亲向他哭诉,希望孩子能在身边上学。
对于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一系列经济数据,温家宝总理也是熟记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