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盘点“十一五”、布局“十二五”的关键节点上,作为资源型城市的山西省晋城市,率先实施“农旅一体”创意农业工程,走出了一条“地下转地上,黑色变绿色,农旅一体共发展”的新路子,为资源型城市转型跨越提供了有益借鉴与启示。
资源型城市转型破题之举
晋城市有丰富的煤炭资源,特别是煤层气产业发展在全国首屈一指,但作为一个靠煤炭资源崛起的新兴城市,全市几乎所有产业的发展都与煤炭息息相关,煤炭价格成了全市经济的晴雨表。可以说,因煤而兴,因煤而荣,烦恼也来自煤。
晋城市委书记张茂才告诉记者,山西省委提出了推动转型跨越发展的新思路和宏伟目标,特别是省委书记袁纯清要求晋城建设全省“以煤为基、多元发展”先行区和示范区,这对晋城来说,是一个新课题,也是新挑战,当然更是新机遇。如何推动转型跨越发展,在更高层次上实现科学发展,是摆在市委、市政府面前的头等大事。
经过调查论证,晋城市决定在资源型经济转型中,实现“煤炭资源”和“文化旅游”两条腿走路,在绿色发展中促进农民增收,整体提升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此,晋城以文化作引领,选择“农旅一体”创意农业作为突破口,探索以农为介质的复合产业发展形态。
之所以选择“农旅一体”作为城市转型的突破口,首先是从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角度考虑。张茂才分析说,晋城农业“小而全、少而优、稀而特”,这既是农业发展的瓶颈,又为生产高品质、高附加值农产品提供了比较优势,是农业跨越发展的潜力。
晋城是农业生产小市,却是旅游资源大市。事实上,晋城市乃至山西省旅游景区的主体绝大多数分布在农村,参与基层旅游的从业者大多来自于农民,以往休闲农业是传统旅游观光的主体,现在随着旅游产品多样性的提升和群众参与性的渗透,使得传统农业也逐步加入到旅游产品系列中,从而推动观光游向体验游延伸。
复合产业形态的新实践
张茂才认为,晋城开展“农旅一体”工程,既是城市转型发展之需,也是破解农业发展瓶颈、实现农业产业跨越之需。农业和旅游是一个根系上结出的两颗果实,这为“农旅一体”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晋城目前已具备开展“农旅一体”的软硬件条件,具体来说主要有四大优势:一是产品基础好。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使晋城土地上生长的农作物特色鲜明,品种繁多,品质超群。二是旅游资源丰富。晋城地处南太行,气吞山河的王蟒岭,风光旖旎的蟒河,鬼斧神工的珏山,极具特色的古城堡建筑代表柳氏民居,蜚声国内的皇城相府,全国绝无仅有的玉皇庙二十八宿宋代泥塑彩像等,让人流连忘返。三是交通便利。地处晋豫两省交界处,铁路和高速公路横穿东西、纵贯南北,距郑州、长治、洛阳三个航空港只有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区位优势明显,交通非常便利。四是群众热情高。全市不少地方、不少群众已经尝到了“农旅一体”发展的甜头,积极性很高。这些都是开展“农旅一体”工作的优势所在。
“农旅一体”有利于农业企业与旅游企业相互借势、抱团闯市场。比如喝皇城相府的蜂蜜酒,就能获赠国家5A级景区皇城相府的旅游门票;吃南太行山所产的山珍野味,就可以去原产地享受国家级自然生态旅游区的美景;若是喜欢上太行山顶所产的高叶酸小米,还可以去充满神秘感的双胞胎村领略一番风土人情……
通过“农旅一体”工程,推出一个农产品,带出一方地理文化,可以让产业在农产品的“出”与旅游者的“进”之间实现升级跨越,地理文化也在这一进一出中发扬光大。
大跨越需要“组合拳”
作为全新的实践,晋城市在“农旅一体”工程项目中,实施“组合拳”,在产业整合、产品营销、文化内涵挖掘等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特别是农业和旅游两大产业率先打破部门主管权限,进行强强联合,“农旅一体”已成为全市广大干部群众解放思想、争先发展的真实反映,形成人人献计献策的良好局面。
据悉,为推动“农旅一体”发展,晋城市将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加强“三品一标”的推广、认证、管理,提升农业质量标准化水平;二是加快特色农产品示范区建设,强化品牌意识,统一注册“南太行”品牌;三是利用信息科技、文化创意、旅游等多种手段,设计具有本地文化特色的创意农产品;四是做好“农旅一体”与晋城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及其7个专业分会的衔接;五是充分挖掘农产品背后的历史典故和文化内涵,通过历史文化来嫁接、提升产品的价值。
张茂才展望,晋城“农旅一体”工程,就是让农产品的地理禀赋、旅游景点的风土人情成为晋城生态的代言,成为展示城市新形象的名片,最终构建一产与三产融合、多业与农业互动的现代农业发展体系,在更高层面上推动晋城转型跨越发展。(《半月谈》2011年第4期/记者 胡梅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