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思65年前的一次“解放”
张刃
5日,大公报再发专电,报道了中共人员被释放的消息,并称“滕代远说:中共不怕威胁恐吓。言论自由已经开放,中共在北平办报,准也要办,不准也要办。”
父亲西行的日子恰在清明次日,那以后,清明节之于我便有了特别的意义,每每思绪更多。近日整理父亲遗稿,恰逢清明,读到他当年关于北平《解放》三日刊事件的报道,回想他生前的讲述,不禁追思到了65年前的4月。
1946年初的北平,抗战胜利不久,国民党政府接收的同时,还出现了几个引人注目的机构,即国共及美国三方组成的军事调处执行部、中共主办的《解放》三日刊和八路军驻北平办事处。这些机构是根据重庆《双十协定》设立的,它们的活动,特别是国共双方的较量,颇为各界关注。
4月3日清晨,时任大公报驻北平记者的先父张高峰,突然接到电话:《解放》三日刊被军警搜查并捕走多人。他马上想到了在那里的老朋友杨赓,迅即拨通了《解放》编辑部的电话,果然,杨赓也在被捕之列。父亲要求去采访,对方表示欢迎。
早七点,在宣武门外方壶斋胡同九号《解放》编辑部,接待采访的是化名编辑文艺副刊的周扬。父亲回忆时笑谈,看来,国民党情报不灵,漏掉了这个“大人物”。周扬说,天亮之前,国民党军、警、宪联合突击搜查,逮捕了总编辑钱俊瑞、编辑主任杨赓、记者范元甄等十几人。迫于当局压力,许多报纸不敢报道,他希望大公报尽快将此事公诸社会。
事不宜迟,父亲回到办事处,与徐盈、彭子冈(同为大公报驻北平记者,夫妇均为中共地下党员)商量如何处置,最后决定彭、张先去探监,设法见到被捕的朋友;徐留在办事处与有关方面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