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些官员选择自杀
可能是被迫丢卒保车
“官员一自杀,要么解释说工作压力大,要么说患有抑郁症,但老这么说,百姓会怀疑。”国家行政学院公共教研室主任竹立家认为,官方的调查对某个个案而言可能是真实的,但如果说绝大多数非正常死亡的官员都是因为压力大、患病致死,百姓会有很大疑问。
“相比普通百姓面临的压力,官员位高权重,应该有更多的方式去缓解压力。”竹立家说,比如同样患抑郁症,普通群众可能没有充分的条件去看病治病,但官员有公费医疗,有各种福利保障;比如工作压力,普通百姓有下岗、降薪的危险,但公务员通常“旱涝保收”,自己不犯错误,铁饭碗不会丢,工资不会少。
有专家分析认为,官员掌握着一定的人、财、物的支配权,由于我国缺乏完善和健全的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回避制度等防止利益冲突的机制,在社会资源分配过程中,官员面临众多的诱惑,“寻租交易”使官员成为腐败“高危人群”。在众多诱惑和高压反腐之间,官员的心态常常矛盾和失衡,容易产生严重的心理危机。
实际上,有一些官员自杀后,媒体到当地调查时,群众就反映,此人可能涉嫌腐败被查,是畏罪自杀。有些网友甚至一听说官员自杀,就条件反射般地想到肯定与腐败有关。
“一个官员死了,一死了之,怎么进一步追究家人、亲友等人责任呢?没法追!”竹立家说,不少人会将有些官员自杀与腐败被查联系起来,但终究无法考证,因为人死了,主要线索断了,从法律上来讲,所有责任也就都免除了。
官员畏罪自杀现象有例可循,比如韩国前总统卢武铉———2009年4月,卢武铉家人被指涉嫌受贿;4月30日,卢武铉本人首次被韩国检方传唤,5月23日即自杀。几个小时后,韩国检方即终结对卢武铉案的调查。
有专家分析认为,有些官员相互之间形成了牢固的利益联盟,大官保小官,小官保老板,盘根错节。当这个利益链中某个官员出了问题,眼看即将“全军覆没”,有人就会牺牲“小我”,丢卒保车。(尹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