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中国也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外交局面,表现在方方面面。在经济上,中国的出口导向型经济被认为是应当为全球经济失衡负责。在这一认知下,美国(和西方)对人民币汇率问题施加越来越大的压力。中国快速的经济发展,被认为是和其它国家竞争资源。而与经济发展紧密相关的气候和环保问题,也已经成为中国外交的重要一环。更典型的是在战略方面,中国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不仅表现在大国关系,而且也表现在中国和周边国家的关系上。
进入2010年以来中美关系、中韩关系、中日关系、中国和东盟(亚细安)的关系都在发生巨变。在所有这些关系里,美国等国家和中国的互动方式令人担忧。美国是今天世界上最强的军事大国。因为美国在经济方面的力量开始显得力不从心,使得美国更加偏向注重军事力量和军事手段。美国不断和中国周边国家在中国近海搞军事演习,而中国也不甘示弱。双方强硬的军事声音,似乎大于理性的外交声音。
中国的抉择决定世界未来格局
很显然,中国面临“机遇”,也面临“忧患”。“机遇”和“忧患”,说穿了就是两种互为矛盾的力量。人们既可以利用“机遇”来克服“忧患”,但也有可能因为防范“忧患”而忽视或者放弃“机遇”。抓住了“机遇”,“忧患”就不成为“忧患”,单纯地防范“忧患”,“忧患”则会变得更加真实和深刻。因此,这里就面临一个“如何选择?”的问题:如何抓住“机遇”?如何防范“忧患”?实际上,中国的选择不仅会决定中国自身的未来,而且也决定世界权力格局的未来。
中国现在的选择决定未来,这是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所证明了的。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尽管世界还处于美苏冷战时期,但邓小平敏锐地感觉到了中国的机遇,毅然作出了“改革开放”政策的选择。中国的这一选择既改变了中国自身,也改变了日后的世界。当时贫穷的中国,要发展就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但这样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自己争取来的。为此,中国放弃了从前的封闭政策,打开国门,改革自己,和世界接轨。在没有多长时间里,中国成为了世界体系的一部分。如果没有当时邓小平的理性选择,很难想象中国今天在国际社会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