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已经走过60年的光辉历程。6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在战争年代建立了不朽功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继承和发扬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优良传统,有效地担负和履行了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的光荣使命。中国改变了过去积贫积弱、有国无防的状况,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新中国成立60年来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光辉历程,带给我们诸多深刻启示。
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始终不渝地恪守我军的性质和宗旨
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建军之初就确立的一条基本原则。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成为执政党,军队成为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确保我军军魂永驻、性质不变、宗旨不易,是我们党始终高度关注的问题。尽管国防和军队建设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不断发生变化,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与制度始终没有改变。无论国际形势如何风云变幻,无论国内环境如何错综复杂,人民军队始终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国家、忠于社会主义,成为党巩固执政地位的中坚力量,成为社会主义祖国的钢铁长城。
60年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历史启示我们,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永远不变的军魂,是保持我军性质和宗旨的根本保证。面对社会大变革、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背景,面对西方敌对势力对我推行西化、分化战略的严峻挑战,面对各种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坚决抵制“军队非党化”、“军队非政治化”和“军队国家化”等错误思潮。必须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官兵,进一步坚定广大官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坚持一切行动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指挥,确保政令军令畅通;加强军队党组织建设,把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落实到基层;以大力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紧贴时代发展,紧贴使命任务,紧贴官兵实际,切实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统筹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与强军的统一
正确处理国防建设与国家经济建设的关系,是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和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重大战略问题。60年来,我们党对如何正确处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问题进行了不懈探索。新中国成立之初,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建立起相对完整的国防体系,并成功研制了“两弹一星”,提升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改革开放以来,一方面,国防和军队建设坚持在大局下行动,有力地支援了国家经济建设;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强,党中央及时提出了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要两头兼顾、协调发展的方针,坚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实现富国与强军的统一,实现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水平的整体跃升。
60年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历史启示我们,国富才能军强,军强方可卫国。正确处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至关重要。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国防和军队建设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必须在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不断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使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进程与国家现代化进程相适应、相一致;必须形成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机制,走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必须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出发,努力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军队人才培养体系和军队保障体系。
紧紧围绕有效履行历史使命,努力提高我军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
根据党在不同时期的中心任务以及国家面临的安全环境,科学确定军队的历史使命,是我们党领导军事工作的一条基本经验。新中国成立后,我军的职能任务由武装夺取政权转变为保卫祖国、建设祖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军成为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捍卫社会主义祖国的钢铁长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新世纪新阶段,我军要为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证,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为国家利益的拓展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撑,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使命任务的延伸引领建设目标的延伸,使命任务的拓展推动军事能力的拓展,使命任务的深化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历史性跨越。
60年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历史启示我们,军队历史使命是建设什么样的军队、打赢什么样的战争、承担什么样的任务的基本依据。在新形势下,我军的全部工作都要围绕有效履行使命来展开,各项建设都要围绕提高履行历史使命的能力来进行。要努力把我军打造成一支同我国地位相称、同我国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军事力量,全面提高我军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确保能够有效应对危机、维护和平,遏制战争、打赢战争。
按照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相统一的原则,全面加强、协调推进军队各项建设
新中国成立不久,我们党就适时地把建设一支优良的现代化革命军队作为人民军队建设的总方针和总任务提了出来。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把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作为军队建设的总目标,先后提出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总要求,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国防和军队建设呈现出又好又快发展的崭新局面。
60年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历史启示我们,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是军队建设缺一不可的目标体系,必须全面加强、协调推进。革命化是我军性质和宗旨的客观要求,是我军最显著的特色和强大的政治优势。必须把革命化建设放在第一位,把思想政治建设抓得更加有力、更加扎实、更加富有成效,确保我军始终成为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确保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确保有效履行我军历史使命。现代化是我军赢得世界军事发展战略主动、履行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是解决新形势下我军建设基本矛盾的必由之路。必须坚持把现代化作为军队建设的中心任务,走科技强军之路,按照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要求,加快机械化和信息化的复合发展,切实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正规化是革命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保证,军队现代化程度越高,越需要依靠规范化的组织形式和科学化的运行机制。必须坚持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建立符合现代战争规律的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加强科学管理。
根据形势任务的变化适时充实和完善军事战略方针,用以统揽国防和军队建设全局
军事战略方针是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基本依据,历来是党中央、中央军委高度关注、深入思考、精心谋划的重大问题。60年来,我们党总是根据国际战略形势的变化、世界军事的发展以及国家安全环境呈现出的新特点,确立并适时充实和完善军事战略方针。20世纪50年代,根据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安全需求,确立了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20世纪80年代,基于对时代主题和国家安全形势的新判断,确定了积极防御军事战略的重点由准备应对敌大规模入侵转变为应对可能发生的局部战争。20世纪90年代,针对高技术条件下战争形态的巨大变化以及我国所面临的现实安全威胁,军事战略立足于打赢一场可能发生的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本世纪初,把军事斗争准备的基点放在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上。
60年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历史启示我们,军事战略方针是指导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基本依据,必须根据国家安全环境和军事任务的变化不断加以充实和完善;必须坚持用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统揽国防和军队建设全局,统揽军事斗争准备全局。要站在国家安全与发展的战略高度来部署和筹划工作,推进军队现代化建设整体发展。当前要围绕军事战略面临的新形势,深入研究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大现实问题,加强对现代条件下的人民战争、积极防御中的有效反击、信息化条件下的联合作战等问题的研究。
加快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不断推进军事理论、军事技术、军事组织、军事管理创新
我军的发展史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部改革创新史。新中国成立后,我军适时进行了精简整编,并组建和扩建新的军兵种,建立相对完善的军事院校体系,制定条令条例,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了由单一陆军向现代诸军兵种合成军队的转变。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军建设指导思想的战略性转变,又进行了百万大裁军,同时调整体制编制、更新武器装备,组建陆军合成集团军,使军队在精兵、合成、高效的道路上迈出了历史性步伐。20世纪90年代,确立科技强军方针,再次进行调整精简,全力推进军队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中央军委进一步作出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重大部署,强调通过深化改革,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转入科学发展轨道。
60年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历史启示我们,改革创新是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的不竭动力,是我军走在世界军事发展前列、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证。军队的改革创新必须始终瞄准世界军事发展的前沿,以全面提高我军核心军事能力为基本着眼点,以现代化的战斗力为标准。当前,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科学筹划,搞好中长期改革的顶层设计,着力推动军事理论创新、军事技术创新、军事组织创新和军事管理创新,努力形成一整套既有中国特色又符合现代军队建设规律的科学的组织模式、制度安排和运作方式。要深入研究新的历史条件下建军治军的特点规律和人民战争战略战术,繁荣和发展军事科学,充分发挥军事理论指导军事实践、引领军事变革的重要作用。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60年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伟大实践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军事思想,形成了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胡锦涛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一系列重要论述,推动着党的军事指导理论与时俱进。党的军事指导理论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科学指南。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必须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实现国防和军队建设又好又快发展,为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使命而努力奋斗。(作者为军事科学院副政委、中国军事科学学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