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岁老书记仍然“童真”
当时任保山原地委办公室秘书科秘书的苏加祥说起杨老书记,“老人年岁大了,有些事已经记不住了,唯有一人,老人一直记得,那人姓……”
“叫刘贵,”杨老记忆犹新地说出刘贵的名字。
那年杨老12岁,滇西抗战爆发,他被派去前线抬伤员。刘贵当时40多岁,与他抬同一担架的搭档。路途中刘贵用绳索将杨老书记拴套在担架上,怕他一旦滑跤,就拽住他,每到攀爬高山时,刘贵就叫瘦小的杨善洲抬在前面——把重的一头留给自己;每到进入险谷下坡时,又叫他走在后面——仍然是把重的一头留给自己。刘贵这种做法,按时下的说法叫做“把享受留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这件小事一直在杨老书记记忆的深处铭刻着。他说,故乡的父老乡亲给予的,一辈子也难还清!这或许就是当了地委书记或者是退了休回故乡后的杨老,始终惦记着农民、农民也始终惦记着他的最初原因。
物质“贫穷”
精神“富足”的老书记
杨老书记女婿向记者介绍杨老的“财富” 记者高佛雁摄
作为一个地委书记,与一般人相比工资并不低。据当时任保山原地委办公室秘书科秘书的苏加祥介绍,杨老当了30年的大官,却两袖清风。在施甸基层工作过的一些干部反映,杨老书记用钱手很“散 ”,听到有人生活有困难就用自己工资帮助困难户渡过难关,哪个生产队没有买籽种的钱,就立即拿钱叫秘书去买种子……
当了30年大官,1995年杨老书记已退休到大亮山造林,家里两次为盖房子发愁,房子盖起后为了还5万元的账,杨老书记的老伴找到他,他东拼西凑了9600元钱,老伴无奈含着泪水回老家把房子卖了……
“我为的不是钱,我上山种树尽的是一个共产党员的义务和责任,图的是家乡变绿,百姓得利、国家受益,个人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
21年过去了,杨老书记建成了7.2万亩林场,价值过亿元。2009年12月,杨善洲将林场无偿上缴国家,施甸县委、县政府要奖给他10万元,但他坚决不要。
有吃有穿
——我的日子过得很好
“我过得好的,有吃的,有穿的,我过得很好。”当记者问起杨老书记现在的生活情况,为何谢绝到省城生活,为何不接受县委、县政府奖励他的10万元时,杨老书记这样说到。
2009年12月,保山市委、市政府给予杨善洲20万元一次性奖励,2010年5月5日他向保山一中捐款10万元,用于资助高中部贫困学生完成学业。
在所有的树种里,杨老书记独爱雪松。20年前他就立下遗嘱,死后不土葬,要将骨灰撒到清平洞前的雪松树下现在他要留一部分给大亮山的雪松。他常对林场的职工说,“等你们想我了,就到雪松树下坐坐吧!”
这就是被人戏称为“施甸第一大富”的老人最大的、唯一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