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认为,非法和过度捕捞、水体污染、航运开发、航道整治等,是造成长江流域珍稀、特有水生生物濒临灭绝的重要原因。为了保护长江珍稀水生动物资源,避免江豚成为“第二个白鱀豚”,有关部门和研究人员组织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保护管理措施:
从2002年开始,长江中下游试行春季禁渔,次年起在长江全面实施禁渔期制度,禁渔期内禁止一切捕捞作业。此后,国务院还批准颁布《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确定了“渔业资源保护与增殖”、“生物多样性与濒危物种保护”和“水域生态保护与修复”三项重大行动。
1992年,国务院批准建立了湖北长江天鹅洲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同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淡水豚馆白鱀豚馆在中科院水生所建成。由于白鱀豚已被一些科学家认为“功能性灭绝”,这些保护区多被用来保护江豚。目前,长江沿线共建立了7个自然保护区,其中有3个国家级。
研究人员还一直致力于江豚的迁地保护、人工饲养、人工繁殖等研究。上世纪90年代初,研究人员在天鹅洲保护区内投养了5头江豚,进行迁地保护,目前已形成一个有30多头的种群。1996年,中科院水生所人工饲养长江江豚,到现在已经养了15年了,2005年第一条江豚人工繁殖成功。
王丁说,这一系列行动,让长江水生动植物物种生存环境也有所改善,为长江江豚保护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