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委外宣办网络处处长李翔昌慰问杨善洲老书记的妻子张玉珍老人。 |
杨善洲的大女儿杨惠菊接受采访团记者的采访。 |
杨老书记的墓碑前放满了人们敬献的花篮。 |
杨老书记生前工作和生活过的简陋小屋 |
“第四届全国网络媒体云南行”记者深切缅怀杨善洲。 |
浙江在线5月28日保山讯(特派记者 赵磊)保山,施甸县,大亮山,可能你不曾听说这些地名。但是,提起一个人的名字,相信祖国大江南北的人们都不会陌生。他,就是一心为民、鞠躬尽瘁,大公无私清廉履职的保山原地委书记——杨善洲。5月28日,参加全国网络媒体云南行的记者们来到施甸县,深切缅怀这位感动无数人的老书记。
记者们首先来到杨善洲老书记的故居,看望老书记的亲属。在一个略显简陋的小院子里,84岁高龄的杨善洲的妻子张玉珍老人静静地坐在院子的一角,显得和蔼而慈祥。记者们上前问候老人的身体及近况的时候,她只是轻轻地点点头,表示自己一切都好。老书记的大女儿杨惠菊见到记者们来了,热情地为记者们沏好一杯杯热茶。
据当地的县委领导介绍,杨善洲老书记生前总是严于律己,对家人毫不优待。在08年之前,杨善洲一家7口只居住在一座破败不堪的茅草屋中。由于长期居住在林场,杨善洲每三四年才回来一次。2008年,杨善洲一家才搬进了现在的新家。然而在这里,杨善洲仍然扎根林场,承担着一个共产党员的责任。张玉珍老人在提到杨老书记时,讲的最多的就是“他不常回家”。对于自己的子女,老书记也从没有给予什么特殊优待。他的大女儿杨惠菊始终在农村务农。在村子里有这样一句话形容杨善洲“一座青山和一位老人”,这位当了30多年区委、县委、地委书记的老人,怀着对爱人、子女的愧疚,践行了一个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
28日下午,阴郁的天空突然下起雨来,周围的空气也多了几分凉意。记者团冒着雨,来到大亮山林场杨善洲公墓。在听取了杨善洲生平事迹后,记者团向老书记的墓碑献上了花篮,以表达对这位优秀共产党员的缅怀。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记者们随后又参观了杨善洲生前在林场生活、工作的场所,在看到杨善洲书记的房屋简陋至极,树枝油毡为顶,木板茅草为席,墙上只留下一顶草帽、一把砍刀、一只拐杖的时候,记者们都沉默了。看得出,老书记的事迹深深地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位记者。在离开墓地时记者看到,有一批年轻的共产党员,也冒雨来到杨善洲书记的墓前,齐声诵读起入党宣誓的誓词,感受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所肩负的责任和义务。
杨善洲老书记走了,不仅给家乡人民留下5.6万亩,价值3亿元的郁郁葱葱的“善洲林场”,更留下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老书记的精神启迪着广大领导干部和党员,在工作生活中,如何以脚踏实地的行动和坦荡无私的精神,在人生路上书写正确的群众观、权力观、名利观。同时,也给记者们上了堂震撼心灵的一课。杨善洲不富有,但他的精神使他超越了物质的牵绊,因为在他心中“人民最重”。 “为当地群众做一点实事,不要任何报酬”。老书记为了兑现自己的这句承诺,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这片热土。他的精神和事迹时刻提醒着党员干部们: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