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姿勃发 大国荣光
他们是中国向世界递出的独特名片,将中华民族的风采与共和国的尊严展示在海内外宾朋面前;他们是人民军队力与美艺术的体现,用热血和青春凝聚海陆空三军的威武雄风,请看——解放军三军仪仗队
国庆60周年阅兵现场。李石营摄
三军仪仗队列队迎宾。本报记者赵树宴摄
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三军仪仗队升起五星红旗。
三军仪仗队出访俄罗斯,执行队长张洪杰和俄罗斯执行队长握手致意。
二O一O年九月十六日,解放军三军仪仗队亮相墨西哥独立二百周年庆典。
天气炎热,战士们军装上开出了“汗碱花”。
数九寒冬,战士们出的汗冻成冰柱。
上场前整理军容,尽显三军形象。本报记者郝青摄
北京西四环定慧桥西北角驻扎着一支略带神秘的队伍,虽处在繁华都市的僻静角落,但党和国家的每一个重大历史时刻都会出现他们的身影,他们严整的军容、威武的军姿,吸引着来自世界关注的目光。他们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仪仗队。
一举一动彰显大国形象
1997年和1999年,三军仪仗队升起了象征香港、澳门回归的第一面五星红旗。2008年,他们不仅担负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开、闭幕式国旗升旗任务,更第一次把奥林匹克会旗和残奥会会旗在中华大地升起。新中国成立60周年,他们作为国庆阅兵式上受阅部队的第一方阵,率先通过天安门广场,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外国首脑访华、博鳌亚洲论坛……重大的历史时刻中,他们总是受人瞩目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仪仗队于1952年正式组建,隶属于北京卫戍区警卫第一师,主要担负迎送外国元首、政府首脑、军队高级将领及纪念、庆典等重大国事活动的仪仗司礼任务。“仪仗队执行的是特殊的任务,一举一动代表着民族的尊严,一言一行代表着三军的形象。为此,仪仗兵每天都要进行8小时以上的高强度训练。”仪仗队副政委王敏说。
纹丝不动站立3小时以上,走正步“百米不差分毫,百步不差分秒”,迎风迎光40秒不眨眼。“为了体现军队的严整,我们在领口别大头针摆正头型,在腰间别十字架矫正身形。晚上睡硬板床保持身姿挺拔,有的战士还用背包带绑腿让腿更笔直。”副中队长张洪杰说道。
有人做过计算,湿透一身训练服需要5斤汗水,每位仪仗队员每年流的汗水近1吨重,每年至少穿坏7双马靴,每名仪仗队员服役期间所踢出的正步,超过一个两万五千里长征。
执行队长的特殊军功章
“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队列队完毕,请您检阅!”执行队长是检阅场上的核心和灵魂,是全场瞩目的焦点。三军仪仗队首席执行队长李强,手握指挥刀,已与全队官兵一起圆满完成了700多次仪仗司礼任务。
“每天清晨,我们还没起床,李强就开始练声了,他吊嗓子,可以当作我们的起床哨;晚上,他再练嗓子,就是我们的熄灯号。”一中队队长王恒强说。
“这几年来,执行队长休过最长的一次假只有4天。2008年,李强就已经登记结婚,为了圆满地完成任务,他推迟了3次婚期,直到现在还没有和嫂子举行婚礼。他家就在唐山,可他已经3年没回过家了。”四队队长陈海亮告诉我们。听到战友的话,李强忙说,“像这样的事,在三军仪仗队还有很多,每个仪仗官兵背后都有一串感人的故事。对于我们来说,这都是特殊的军功章!”
这些年轻的仪仗官兵得到了祖国和人民赋予的崇高荣誉,也付出了常人无法想象的艰辛和牺牲,他们用青春捍卫祖国的荣耀,践行了“仪仗重于生命,事业高于青春”的誓词。
见证国家重大历史时刻
从成立至今,三军仪仗队已走过近60个春秋。伴随着共和国的成长和发展,三军仪仗队见证了党和国家的一个个重大历史事件。
上世纪50年代,他们担负了朝鲜战争停战谈判的警卫任务,迎送了金日成、赫鲁晓夫等第一批访问新中国的外国领导人;70年代,他们迎接了历史上第一位访问中国的美国总统尼克松,日本首相田中角荣;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和国力的强盛,他们每年要担任上百次迎外任务;90年代,他们在我国首次举办的体育盛会第十一届亚运会上担负升旗引导和护旗任务。2010年,三军仪仗队更首次走出国门,圆满完成墨西哥独立200周年庆典阅兵任务,在海外展现我国军队的威武庄严,展示出我国的大国风采,赢得世界人民的赞叹。
三军仪仗队圆满完成了3243次仪仗司礼任务,被中央军委授予“军旅标兵”的荣誉称号,为祖国赢得来自海内外的赞誉和崇敬。美国总统尼克松说“中国仪仗队是我看到的最出色的一个”;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称赞“中国仪仗队,纪律严明,作风过硬,堪称举世无双”;日本天皇明仁更向三军仪仗队鞠躬致意。一代代仪仗官兵用热血和汗水打造出世界一流的仪仗队伍,用青春和生命彰显以“献身仪仗,为国争光”为灵魂的仪仗队精神。(严冰 刘哲)本文图片由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提供(署名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