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时期是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最好的时期之一,为什么那么融洽?现在遇到什么?怎么去解决?(教师和学员)完全敞开式地讨论,让学员分析现实,找到问题的答案。”他说。
为了加深学员对课程的印象,学院还将延安及周边地区的革命旧址旧居利用起来。延安在中国革命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曾是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指挥中枢。从1935年到1948年,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曾在这里居住并领导和指挥了中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他们的旧居大多保存完好。
站在墙壁略微发黄的枣园中央书记处礼堂外,教授焦连三在没有任何文字材料的情况下即兴讲授了逾半个小时的课程《延安时期的党群关系》,在他的对面,坐着20多名厅局级干部,他们分成四排坐在自己带来的小马扎上。在讲到精彩之处时,有的学员点头表示肯定,有的则认真地做着记录。在南泥湾教学基地,学院将旧址参访、现场体验、与村民同吃同劳动、进村入户调研和观看《南泥湾》口述历史纪录片等形式融为一体,使整个培训寓理于史,力求形式生动活泼。
与学员在课堂教学和现场体验期间享有充分的自由相对的是,他们在培训期间的行动受到了严格的管制。培训期间,除非学员有身体的不适,否则不得请假离开学校。此外,学员一日三餐必须在学院食堂吃自助餐。
这样的全封闭式教学未免有些枯燥。因此,学院设立的“激情教学”——唱红歌、扭秧歌,就成为了最具感染力的课程之一。身系红绸、手拿彩扇扭秧歌,激情澎湃地在高声齐唱红歌,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员甚至还会赶赴黄河壶口瀑布高声齐唱《黄河大合唱》。学院认为,这样的活动能够让学员“重温血与火的年代,激发革命激情”。“这一切让人充满激情。”一名在操场上扭秧歌的中年干部对记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