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杨卓在地铁中随着拥挤的人群慢慢向前挪动。换乘时,他看了看身边的扶梯,又看了看几十级的台阶,选择了低头快步爬楼梯。“怎么说都有阴影,自己上楼总能更安全点。”
城市中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电梯成为串联楼层的必需品,电梯的安全与否也备受关注。周二上午,地铁4号线动物园站,自动扶梯事故夺去了一名13岁男孩的生命,30人受伤,电梯安全再次触动了市民的神经。
电梯事故是出在了设计、生产、维保的哪个环节上?北京市的电梯养护眼下是什么状况?调查中记者发现,本市电梯维保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负责维保的第三方公司报价超低,导致成本大幅压缩,维保流于形式,甚至根本都没有维保。而相关工人普遍资质不够,甚至不具备操作技能。
规定15天保养一次
“有一年多没检修过了,这能不出问题吗?检修都没有,更别说日常的养护了。”
昨天下午,朝阳区的京通苑小区10号楼下,老张在和几位邻居坐在树荫下打着扑克。说起电梯安全,老张赶忙找了个人替他打牌,“这我得跟你好好说说,一年前,我们这电梯停了小一个月,那叫一个不方便,楼层高的老人就根本没法下楼了。”
老张告诉记者,楼里的电梯经常闹“罢工”,“最后直接就歇了,因为质量问题,楼道里的两部电梯都停了。”老张回忆说,电梯里的安全检查合格证上写着有效期至2008年的11月,“那也就是说,到去年那时候,有一年多没检修过了,这能不出问题吗?检修都没有,更别说日常的养护了。后来也是反映了将近一个月后才解决的。”
记者在该小区中随机调查了5栋楼的电梯,检修时间截止在2011年9月,其余都在明年4月或5月之间。居民董先生告诉记者,电梯虽然是客梯,但是很多居民在装修时会用电梯运送装修材料,对电梯的损坏较大,“我经常下楼遛弯,几乎没见过有人去维护电梯什么的。谁知道他们是不是半夜去维护的?反正我现在有点觉着不太安全。”
在管庄地铁北侧的一栋楼内,一位居民告诉记者,居民楼里有不少公司,经常有人上上下下,这无疑增加了电梯的使用次数,也加重了电梯的负担,“既然这样,是不是更应该加强对电梯的维护和检验呢?”
在居民楼内,记者看到电梯中的安全检验合格证并非质检总局发放的原件,而是经过复印的复制品,“真不知道他们是检修了,还是走走过场?复印一摞合格证,挨个电梯一贴就完事了。”一位居民表示,这样的检修结果看着让人总觉着有种“肝儿颤”的感觉。
根据《北京市电梯安全监察办法》规定,电梯日常维护保养单位应当至少每15日按照国家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对电梯进行一次维护保养。北京市电梯商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彭金声表示,虽然电梯内部不同零部件的维保周期各不相同,但是作为特种设备,电梯的保养规则是须在15天之内保养一次。维保包括清洁、润滑、调整偏差、换取易损件等。同时,高层建筑的物业需要每年向当地技术监督局上报电梯年检。
报价超低
只能从电梯“挖潜”
“7部电梯一个月是2100元,维修工需要两名,这些钱都不够给他们开工资的,还拿什么钱去换件呢?钱只能从电梯上找齐。”
“北京的电梯中有一部分是生产厂家维护,但是绝大多数是由第三方的公司来负责维保的。”彭金声表示,目前北京市可以进行电梯安装、改造、维保的企业共有306家,其中A级企业113家、B级企业152家、C级企业41家。
一家主营电梯安装维保公司的负责人表示,由电梯厂家维保的费用大约是他们的一倍,“人家的摊子大,用钱的地方也多,我们就可以省很多费用。”这位负责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如果是厂家维保,一部电梯一年的维保费用大概为7000元左右,高的甚至达到1万元,而第三方维保商却能将其压缩到3500元甚至更低。
“价格还可以谈,物业方面有需要打点的地方,也都由我们来做。并且在合同中可以写到4000元每月每梯,多出的部分作为提成。为了省费用,现在很多物业都找第三方公司进行电梯维保。”该负责人一再表示,他们是质监局颁发的A级资质企业,500元以下的零件更换无需物业交费,都由维保公司承担,“A级的企业可以安装、维保长度超过12米的扶梯和梯速大于2.5米/秒的电梯。”
“电梯使用单位为节约资金,维保公司又要在竞争中招揽业务,双方一起压低维保价格,只能导致维修保养电梯质量大幅缩水,一些低价质劣的维保已在行业中出现。”彭金声曾在一个小区中看到,小区中一共有7部电梯,每部电梯每月维保费用为300元,“7部电梯一个月是2100元,维修工需要两名,这些钱都不够给他们开工资的,还拿什么钱去换件呢?钱只能从电梯上找齐。”彭金声说,在这样的价格中挖掘利润空间,难免要以牺牲质量为前提,导致该换的件还能凑合使用的情况下就不去更换,从而给电梯埋下了安全隐患。
电梯维修工只会打扫卫生
“报名不需要什么条件,也没有门槛。培训也不需要在学校进行,只是在质监局组织的考试前两三天集中培训,然后带到电梯现场去实践一下。”
2007年,北京市发布《电梯日常维护保养规则》、《电梯安装维修作业安全规范》、《电梯安装、改造、重大维修和维护保养自检规则》三个地方标准,用以规范约束电梯维保、检修中的行为。专家表示,应该是持有《特种设备操作证》的专业人士才可以进行电梯维保。
一位不愿具名的电梯专家表示,在电梯维修工人的培训上,同样存在“硬伤”。电梯维修工是由社会上的学校来进行培训,学费在五六百元,并且培训的也不到位,很多学校都没有自己的培训基地,没有条件集中学习和培训。
“报名不需要什么条件,也没有门槛。培训也不需要在学校进行,只是在质监局组织的考试前两三天集中培训,然后带到电梯现场去实践一下,考试时由质监局统一考场。”一家培训学校的老师表示,报名后,学校会给学员书籍和资料,学员自行学习,考前再集中培训。到目前为止,学校多年报考电梯维修的学员中还未曾出现没有通过考试的现象,“就算第一次没有过,再交50块钱,还有一次补考的机会,肯定都能过,到时候就能拿到特种设备的操作证。以前报名是650元,现在优惠是550元,抓紧报名吧。”
结果就是,相当多的电梯维修工虽然持有证件,但是他们的素质并未得到提升,甚至不具备操作技能。有一些人甚至只会打扫卫生,其他的技能一概不会。
而彭金声在日常检查中发现,在电梯维修时间上作假的情况不多见,但是维修不到位的情况却实际存在。多数维修工去了之后会认真地检修每个部件,但是也有一些维修工转了一圈后就草草地回去写检修保养报告,或者该写的数据没有写明。“在维保的过程中,认真、责任心和技术水平都要到位。因为电梯生产和设计环节中产生的事故不多,80%以上的事故都产生在维保的环节上,也就是后续的检修保养上,所以也应该非常重视维修保养这个关乎人们生命安全的环节。但是,单纯看4号线的这起事故,可能是在设计环节出了问题,因为这家公司同样的问题在其他地方也发生过一次。”
在彭金声看来,目前在电梯的维保程序上也存在着问题。“按照程序上的规定,维保结束后需要业主代表在维保单子上签字,不过现在很多都不是由业主签字的,业主对维保的情况也不知情。”
应重提“三年一中修”
“当时是三年左右有一次中修,五至六年有一次大修,15或18年要更换电梯。现在也没有这一说法了,这个规定已经很少有人遵守。”
彭金声说,目前国家还没有出台电梯报废标准,电梯的使用年限并没有明确的规定,一些服役时间较长的电梯安全显然有问题。
对于电梯“退休”和“更新”升级改造所需费用,一位“大龄”小区的物业公司工作人员表示,这笔费用的确令他们头痛不已。
“老龄”电梯,又该怎么报废?如何更换?这笔费用又该谁来买单?彭金声回忆说,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北京市质量监督局曾经规定过住宅电梯的寿命年限,一栋楼如果是单梯,使用寿命为15年,如是双梯,使用寿命在18年左右,根据实际状况可以适当延长。“当时是三年左右有一次中修,五至六年有一次大修,15或18年要更换电梯。现在也没有这一说法了,这个规定已经很少有人遵守。”
彭金声认为,恢复三年一中修,五至六年一大修的规定非常必要,在那种情况下才能对电梯的情况进行全面的掌握,消除电梯存在的潜在风险。如果实行电梯安全风险评估,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业主、物业、电梯公司各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让老旧电梯使用、管理的各方知情电梯的实际安全问题。
目前,建委颁布了新的通知,规定电梯运行12年以上就要加强监管。现在没有中修和大修了,也不会产生这些开支。在执行中修和大修时,当时可以申请设备折旧费,是一笔计划修理的费用。对于很多楼房的业主单位已经解体,电梯的维修更换费用就很难找到买单方,这笔费用就只能通过居民和相关部门来承担。
最后,彭金声提醒,“在扶梯发生意外时,首先用手捂住传送带,并低头向下蹲,同时一只手保护住自己的头和脖子,以免伤到脊椎。另外在乘坐扶梯时要站得靠边一点,不要站在中间,防止意外发生时被从上而下的人压在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