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太大”还是“路太差”?网曝云南新平“史上最短命公路”问题追踪
新华网昆明7月10日电(“中国网事”记者赵大春、伍晓阳)近日,有网民发帖称云南省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县城至三江口二级公路(新三公路)试通车第二天发生坍塌事故,造成2死2伤。网民们质疑这条“史上最短命公路”为何刚修好就发生坍塌,是“雨太大”还是“路太差”?谁造就了“史上最短命公路”?
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采访了解到,事发后,云南省国土资源厅和交通运输厅分别派出了专家组进行调查,专家组均认为确实属于“强降雨引发的自然灾害”。但是,新三公路建设存在未批先建、赶工期和未经竣工验收即试通车等问题。
【核心网事】试通车第二天就坍塌,网民质疑是“豆腐渣工程”
日前网民“擦肩而过”发帖称,6月27日,玉溪市新平县城至三江口二级公路试通车的第二天就发生坍塌事故,导致一辆途经此处的车辆翻下山崖,造成车内2人死亡、2人受伤,公路中断。对于事故原因,当地政府说是单点暴雨所致,属于自然灾害。
随后,网上出现“云南玉溪一条新修二级路刚完工即垮塌”、“试通车第二天就坍塌,是谁造就‘史上最短命公路’”等帖子,引起网民广泛关注。网民“沉默”说:“下雨导致路塌方,雨能把路搞塌很不简单,试通车第二天就塌,可谓是中国史上寿命最短的公路。”
网民“似水流年”质疑:“这条路容易塌方,修之前又不是不知道,修的时候为什么不加固?还没通车就出事,出事以后怪大雨,为自己开脱,找天灾的原因,这是人祸。”
还有网民爆料称,该条公路是在设计方案尚未得到省交通厅批复的情况下,就提前开工建设;而6月26日的试通车也是没有经过交工验收就开始放行车辆。
【记者调查】“最短命公路”遇雨损坏严重露原形 专家认为怪就怪“雨太大”
7月8日,记者赶到新平县采访,证实这起事故属实。
在沿着新三公路前往事发现场时,路上还有施工人员对公路护栏、排水沟等进行施工,部分路段不时有土石从山上滚落下来。接近事故现场时,施工方在路上设置了路障,记者经协调后得以进入。
在新三公路K25+450到K26+480路段,记者看到路面共有3处损毁,其中2处坍塌、1处路面开裂。发生事故的路段位于半山腰上,双向四车道都已坍塌,大量石块、泥土和混凝土被冲进路旁的河谷,翻下河谷的那辆汽车破损严重。
记者在现场看到,公路坍塌的地方路基松软,踩上去有明显的下沉。被冲毁的挡墙主要由砖石砌成,而钢筋混凝土挡墙相对完好。公路边坡的砂浆防护层多处出现开裂。
新平县交通局局长卜有章介绍,新三公路途经新平县8个乡镇19个村委会,是县里主要的交通运输干线,总里程90多公里。公路沿途地质脆弱、灾害频发,一直是洪涝和地质灾害较为严重的地区。事故主要原因是单点暴雨导致公路路基松软,公路上方的沟渠和涵洞被堵塞,最后积水形成如同瀑布一般的冲击力,导致公路路基垮塌。
卜有章说,公路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都是严格按照招投标制度选择的,程序上符合规定,没有发现严重的设计缺陷、施工质量或监理失职问题。
发生垮塌标段的施工单位项目经理蒋祖龙介绍,单位中标后将工程分包给劳务公司施工,项目部负责出工程设备和材料,并负责管理和技术指导,劳务公司只出劳动力,这是劳务分包而非转包,是国家法律允许的。他说,施工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工程质量没有问题,路基松软主要是洪水渗透和冲刷造成的。
灾情发生后,云南省国土资源厅和交通运输厅分别派出了专家组到现场进行调查。专家组认为:事发路段地形横坡陡峻,工程地质条件差,强降雨加大了静水压力,形成坍塌,属强降雨诱发的自然灾害。
记者与云南省交通运输厅一位参与调查的专家取得联系。他说,从调查的情况来看,路基处理、挡墙强度、沥青厚度等都合乎规定,确实没有发现工程质量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