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电视台《新闻1+1》2011年7月12日播出《如何破解“达芬奇密码”?》,梳理了达芬奇家居造假事件的经过,以下为节目实录:
解说:
一场始料未及的信任危机,一个影响巨大的高端家具品牌,达芬奇家居是否涉嫌欺诈?
新闻同期:
上海市工商局对此正式立案,目前深圳市工商局已经查扣了给达芬奇公司提供好莱坞家具的……
解说:
从米兰到上海,它到底是真是假?
达芬奇家具用户1:
家具买了一年多就出问题了。
达芬奇家具用户2:
20万的东西,坐都不坐就坏掉了。
解说:
130字的声明,企业仍在信誓旦旦。
潘庄秀华:
意大利的品牌从来没有在中国生产,都是百分之百在意大利生产。
解说:
“一个真正负责任的品牌和企业是不会忽略其社会责任的”。这是潘庄秀华之前的承诺,明天上演的记者会,达芬奇又将如何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新闻1+1》今日关注:达芬奇原装最重要。
主持人 董倩:
欢迎收看《新闻1+1》。
一家中国不知名的家具厂生产的一张双人床在深圳出关以后到了意大利,然后再从意大利运回到了上海,这个时候这张床已经变成了进口商品,身价陡增,麻雀变了凤凰,有人就戏称这张床的身份的变化的路程就堪称一个“达芬奇密码”。岩松,不知道你看了这种过程之后,你怎么看?
白岩松 评论员:
一个外国的品牌在中国生产其实不丢人,对吗,奔驰、宝马、奥迪、可口可乐都在中国生产。但是在中国生产却打上了“原装进口”,并因此可能获取高额的这种利润,这就不是丢人的问题了,这可能就涉嫌欺诈。而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如果真有企业是这样做的话,我觉得他要承担绝大多数的这种责任,因为他就不是不良商家,但是留一点点责任给我们自己,或许我们不成熟的一种消费理念使我们一方面是受害者,另一方面可能是帮凶。
主持人:
这件事情发展到现在变得已经有些蹊跷了,因为经过媒体的不断曝光,消费者也在不断地追问给我们一个说法,而且相关执法部门已经进行了封存。在这个时候达芬奇公司却信誓旦旦地说,我们的家具百分之百都是意大利制造的。到底怎么回事?
解说:
几天前,达芬奇还是人们脱口而出的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和他的作品《蒙娜丽莎的微笑》,但最近几天说起达芬奇,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应该是那个被曝光的家居品牌。是否涉嫌欺诈?被曝光后,达芬奇家居公司的反应一点也不亚于蒙娜丽莎的神秘微笑。
“达芬奇在国内销售的意大利品牌家具,均为在意大利生产,并原装进口至国内”。这是达芬奇公司在上海一些门店贴出的告示,一直到今天,包括达芬奇家居总经理潘庄秀华在内,面对铺天盖地的舆论热议,达芬奇公司坚称自己的产品没有问题。
潘庄秀华 达芬奇家居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意大利的品牌从来没有在中国生产,都是在意大利百分之百的生产。
解说:
然而在上海的一些门店却来了讨说法的消费者。
达芬奇家具用户1:
家具买了一年多就出毛病了,我打电话给店里,拖了一年多。
达芬奇家具用户2:
板子,床断掉了,然后沙发那个布都已经裂开了,正常磨损,两千多块钱的(家具)都不会坏,二十万的东西放在那里坐都不坐就坏掉了。
解说:
媒体曝光,消费者投诉,7月10日开始,上海等地的工商部门先后展开了对达芬奇家居的调查。
字幕提示:2011年7月12日新闻
新闻片中声音:
昨天,上海市工商局对此正式立案,并对达芬奇家居的仓库展开调查取证,判定部分产品质量不合格。
解说:
在上海青浦区的达芬奇家居仓库,上海的工商部门和检测机构人员经实验后初步判定,达芬奇公司售价高达九万元的卡布丽缇床头柜并不是实木制造。
上海市建筑材料及构件质量监督检验站 张志宇:
床头柜从这个面板来说,它是密度板上贴三聚氰氨的,整个抽斗的面板我们初步看是树脂的。
解说:
检测人员还发现,卡布丽缇床头柜抽屉的庞板没有封边,可能导致板材中甲醛等有害气体释放,不符合国家标准。工商部门对仓库内233件相关产品现场封存。记者还发现,号称原装进口的家具仓库里,不少包装上显示的是的确是“中国制造”的标志。仓库主管解释,这些不是卡布丽缇品牌,属于全球采购。
在上海达芬奇家居振宁路门店,工商部门发现,标价92820元的床头柜标示牌上却连什么材质都没有写。
上海市工商局公平交易处副处长 郑宏:
我们国家法律规定标签应该真实表明产品的厂名、厂址和产地,以及它所用材质的成分,所以根据现场的检查情况来看,我们认为它的标签是不规范的,必须要整改。
解说:
今天,涉嫌为达芬奇家居加工家具的长丰家具有限公司也玩起了蒙娜丽莎的微笑。
东莞长丰家具厂法人代表 黄文聪:
从来没有生产过卡布丽缇的家具,我们做欧式古典家具,它是有几百年的文化,所以这种家具它是比较成型的,所以我们,再加上说实话,我对古典家具的喜好可以说是用痴迷的程度来说,我是很爱的,有像爱老婆一样爱,所以我做出来的产品,也是说能够做出国外的那种味道。
解说:
不仅矢口否认为达芬奇待工,之前记者拍摄到的热火朝天的工作场面也消失不见,用来浇铸生产的模具和工具也不知去向。
黄文聪:
我跟达芬奇之间有一点点,我们也做好莱坞家具,然后(通过)好莱坞卖给达芬奇。有生意我就做,就这么简单。
解说:
虽然东莞工商部门封存了该厂的相关账目,但事件依然玄机重重,达芬奇进出口的神秘面纱能撩开吗?一些部门的调查称,长丰家具至今尚未获得出口木家具的注册登记的资格,也没办理过货物进出口业务,而负责达芬奇报关的上海久盛报关公司也宣称达芬奇家居进口材料符合要求、手续完备。
上海久盛报关公司副总经理 叶建新:
完全符合清关的要求,包括它的海运提单以及相关的商业发票。
解说:
在北京国贸展厅的黄金展位,2011·达芬奇意大利家居秋冬展从7月1日开始持续十天展出,在现场达芬奇家居总经理潘庄秀华接受记者采访时依然信誓旦旦。
潘庄秀华:
没有像电视机所说的从这边生产了以后去转一圈这样子的,达芬奇可以用我们整个公司团队的精神跟名誉保证这一点。
字幕提示:为了驱散“卡布丽缇”刺鼻气味,有消费者摆放了香水及茶叶等驱异味
主持人:
岩松,我觉得我们在正式开始讨论之前得明确一个概念,什么叫进口产品?
白岩松:
应该是什么叫原装进口商品,就是在国外生产,然后进口进来的,跟咱们这儿没什么关系,就这样的一个过程。但是现在你要问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咱还得加另一种进口商品,这种进口商品就是纯粹的“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但是先出口,出完口之后然后贴上洋标签,再回来就变成了原装进口,所以现在这个概念你一时间问我,我还不知道你问的是哪个。
主持人:
你看我们的记者经过调查,说这个东西是绕了一圈回来了。就是在目前我们市场上还有多少像这样类似?
白岩松:
不止。其实我们现在能够感觉得到,就是如果相关的一些人员在接受采访,信誓旦旦说的很多话你可以听到他好像很有底气,其实也许会存在着很多语言游戏。你比如说是,可能不是转了一圈回来的这样一种方式,但是这是不是就解决了所有的问题呢?不是。我觉得现在我们有很多国产的,但是转换成了一种洋品牌,重新回来以原装进口的模式出现或者以进口的模式出现,它有几种模式:第一种其实很简单,不太属于原装进口的概念了,第一种就是起一个洋名字,云里雾里的,这个东西太多了,比如说美国加州牛肉面,后来你去加州发现加州根本没有牛肉面,只有中国才有。包括我们橱柜,包括音响,其实都是纯正中国生产的,但是起了一个洋名字,然后给你弄一个模糊的概念。音响里还有在澳大利亚注册企业,但是其实是在中国生产,也是华人在生产,但是强调澳洲这个概念模糊你。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中国生产的,大陆生产的,但转到香港、澳门或者转到国外,然后再以进口商品回来,这样的话海关那块也蒙混过关了,这是第二种模式。
还有第三种模式挺可怕的,有一套家具的确是原装进口的,但是卖出去了一批,什么概念?这一套家具是原装进口的,可是他立即制造跟他一模一样的这种家具,一批,你去的时候你看它,哎呀,意大利的,三十万哪,行了,拿下。第二天送到你家里的是广东生产的,绝吗?
主持人:
咱们的记者在现场调查完之后,给广东当地执法部门、工商部门就说了这件事,但是工商部门说这是产品质量的问题,不在我们管辖范围之内。质检部门说这是出口商品质量的问题,也不在我们的管辖范围,你怎么看这种解释?
白岩松:
其实一方面来说要感谢有关的执法部门,因为媒在这个事情一报道了之后,一方面是行使媒体的监督权,另一方面也等于向社会举报,因为媒体没有执法的权利,媒体只是监督和扮演举报的角色。第二天,很快的这两天我们就看到不管是上海,包括广东等等执法部门都行动起来了,我觉得要谢谢他们。但是同时一个问题出现了,是,有你说的这种情况,我们的记者在广东东莞采访的时候,发现了问题马上向当地的执法部门举报,但是没予理睬,因为这里存在着也是多头,有的说这是质量问题,质量问题找到质检人就说进口商品,又换另外一个部门,扯皮。但是就使有些部门获得了难得的时间,比如说现在我们的记者再去看的时候,发现片子里头原来《每周质量报告》报的我记不住名字的床都已经不见了,而且很多的东西可能为此发生了转移,我们有权利怀疑这一切。因此真的想要达芬奇的密码最后变成揭开这个谜已经很难了,已经存在着相当大的难度,但是我相信没问题。
主持人:
我现在觉得很有意思。刚才我们看到电视的报道也看到,那位女的负责人就讲,她说:我们百分之百的没有问题。当我们看到记者已经拿出确凿证据的时候,为什么他们有这么大的底气?
白岩松:
请注意,她说的这句话也存在着一定的限定词,我们不能被她的语气好像很坚定,她说我们是意大利品牌,百分之百是在意大利生产的。这两天已经发生了微妙的一种变化,刚开始强调我们全是原装进口的,达芬奇家居……,但是今天你看媒体都已经在报道,她承认部分家具是国内生产的,开始说哪些哪些品牌。我觉得随着这个真相越来越多的出现,然后执法部门执法力度的加大和更细化,以及相当多的这种人们去做相关的这种调查。我觉得这个口子会越开越大,我们静观其变,看看接下来她的话语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到今天已经承认有些品牌在国内生产的。
主持人:
这两天有些业内人士也发表自己的见解,比如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有一位叫杨建伟,他就是业内人士,有一句话他说的很有意思,他说:走一遍展会可以数出无数个,这些企业为什么敢这样做?”他提出来一个问题,像这种情况不是一个两个了。
白岩松:
我看一下,他企业的名字叫依维绅,不知道是国产的还是外国进口的,但是干吗起这么阴阳名字,这个话题咱们留着后面再说。但是其实这已经是这个行业大家公知的一种秘密,有很多打着这种洋品牌,号称进口的,其实90%甚至更大的比例是中国生产的,是在大陆生产的,大家也都心知肚明,但是没有人去拆穿它,为什么?你是动人家的奶酪,在这样的过程中存在着巨大的利润空间。你想想看,就你开场的时候说的那句话,如果在广东他没贴这个牌子的时候可能卖三万块钱,但是当他转了这么一圈或者用其他的方式变成了原装进口的时候就变成三十万。请问这里,除了广告等等其他的投入之外,他的利润空间有多大?那么这就形成行业内潜在了解的一个秘密。其实很多年前,这样的文章,你没觉得这条新闻出现了之后,你不觉得新鲜吗?它已经不具有新闻的概念了,因为随便换个名字,你就会发现在过去这些年里我们屡见不鲜,地板出现过吧,音响的东西出现过吧,加州牛肉面今天还在那儿晃着呢。
主持人:
刚才我们在节目中关注了卖方还有监管的一方,接下来我们就要把关注的目光放在买方。曾经有一个电影里面说过这么一句话,叫“不买对的,只买贵的”。那作为消费者这一方是不是心态上也应当有所反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