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日下午15时许,众多旅客滞留在京沪高铁安徽蚌埠南站
开通12天已出现2次断电故障
京沪高铁又“挂”了!
12日上午,有网友爆料,D182次列车在蚌埠开往宿州的区间内开始断电,随后1小时内非正常停靠2次,原因不明。
网友夏先生12日上午乘坐D182次高铁前往郑州。10时50分,当列车快要抵达宿州东站时,车厢突然断电,列车在轨道上非正常停靠。“空调没有了,车厢里很闷热。只见乘务员不停地跑来跑去,很多乘客询问情况,他们都说还在调查中。”半小时后,列车终于开动,11时30分左右停靠在宿州东站。当列车再次开行后,不到5分钟的时间内再次非正常停靠在轨道上。“乘务员也不来给我们送水,车厢里热得要命!”夏先生抱怨道。
此外,12日上午11时30分左右,多名微博网友现场播报,京沪高铁再次遭遇接触网故障,导致G105次滞留在山东枣庄,G212次停在蚌埠站。
记者从上海铁路局了解到,京沪高铁宿州附近因供电设备故障,造成部分列车晚点。经全力抢修,13时故障处理完毕,晚点列车逐步恢复运行。(综合新华社、东方网)
专家建议 “断电停运”应写入应急预案
有专家表示,诸如雷雨大风导致接触网故障之类的事故,从某种意义上讲难以避免。但此次高铁断电停运事故,暴露出高铁应急能力的三点不足。
首先,备用应急电源失灵。京沪高铁自身可供给120分钟的电源、通风功能。然而,在此次事故中,照明设施时好时坏,空调始终处于关闭状态,完全不见备用电源发挥作用。其次,沟通协调能力欠缺。很多旅客向乘务员询问原因,列车长却表示没有得到消息;车厢内闷热难耐,工作人员在旅客强烈要求之下才开启数扇车门;站台上场面混乱,没有人员进行指引和疏导。此外,晚点赔偿机制空白。高铁的消费群体很大程度上与飞机重叠,对于时间的准确性要求较高。高铁有必要把晚点赔偿机制提到议程上来,厘清铁路部门责任。专家建议,应把这起“断电停运”事故写入高铁应急预案,时刻鞭策铁路部门在应急处置方面做得更好。